比我預想的要快一些,原以為要用10趟地鐵時間讀完這本書,沒想到5趟地鐵下來就完成了閱讀,其中一個章節是在等公交車的時候借著月光讀的。就在我忘情的投入閱讀以便盡快知道小說最后的結尾時,我聽見身后一個姑娘說:她看得見么?借著月光?什么東西這么吸引人?
小說的確很吸引人。
這本小說沒有什么驚悚的文字,但從讀到他在電影里看到一個同自己的長相一模一樣的男人開始,便不自覺的全程毛骨悚然。盡管小說本身一直大段大段的描寫著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以及對文字表達和語氣表達的探討和研究,但只要拿起書,驚悚和恐懼就彌漫在文字之間。
如果遇到另一個自己,一個復制的自己,不僅僅是身體的全復制,包括聲音,包括你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不小心留下的疤痕,你們完全一模一樣。你會怎樣呢?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好奇。最基本的好奇是他是從哪兒來的?這大概是普通人的好奇。小說之中,歷史老師第一次發現那個男演員與自己聲貌完全一樣時,他沒有這樣問,小說也沒有這樣問,歷史老師只是好像在做一道復雜的數學題那樣,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去求解X,這些X包括確認男演員演過的片子,確認他的確存在,查到拍攝這些電影的制片公司,找到男演員的住址、電話,然后去實際的看一看另一個自己存在的場景與生活空間。直到他們完全赤裸的站在鏡子面前,確認互為彼此的復制,他們也沒有問:另一個自己是從哪里來的?他們沒有攜手去追尋克隆人的機構和背后的陰謀,沿著科幻大片的路子走,最后成為“雙雄”。相反,他們只是在確認了彼此的確存在之后,決定以后再也不見面,以免對各自的生活造成影響。
好奇害死貓的定律再一次發揮作用。男演員決定去看看歷史老師的生活,他的理由是:既然你看過我的生活,而且我的妻子知道了你的存在,你已經對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禮尚往來,我也要去看看你存在的空間。男演員決定以睡歷史老師未婚妻的方式結束這一切,他穿上了屬于歷史老師的全部行頭,摘下了自己的結婚戒指,拿走了能證明他便是歷史老師的一切證件,奔赴一場荒謬的復仇之旅;歷史老師也讓自己以男演員的身份出現在了不屬于自己的床上,睡了男演員的妻子……
都說女人心海底針,難以捉摸,女人心是任何高科技儀器都無法精準測量的神秘存在。同樣,女人心也能以神秘能量精準的感知一切精心的偽裝。天亮時分,歷史老師的未婚妻發現了枕邊人是個冒牌貨,她斬釘截鐵的質問他:你是誰?男演員的妻子在送“丈夫”出門時淚流滿面:這一切究竟是為什么?
以前我曾說過讀外國小說是有風險的,最大的風險來自譯者。那些經典的外文著作之所以經典,必須是軍功章里有譯者一半的功勞。以我淺顯的英語底子來看,英語在翻譯成漢語的過程中,極容易出現大量的后置定語、狀語,也許是因為英語本身的表達特點便是如此,也許是因為兩種語言在交匯的過程中有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必須靠各類“補丁”才能完美表達,那些大量后置的定語、狀語就屬于這類“補丁”吧。不過讀《雙生》的時候倒沒有這種強烈的“補補丁感”,盡管前后有很多看似與情節無關的心理活動描述,細枝末節的推理和猜測,但絲毫不影響閱讀的快感.僅從這一點來說,原著的作者以及譯者都值得點贊。
聽說這部小說被改編成很多電影,當然主要以驚悚類電影為主,因為小說中的歷史老師和男演員最后只留下了一個,其中一個人的消失是偶然的,但卻給留下的那一個以充足的理由作出決定:絕對不允許下一個同自己一樣的人存在于世。所以,小說的結尾,當歷史老師去同下一個與自己聲音、相貌完全一樣的復制品見面時,他帶上了子彈上膛的手槍。沿著這個思路改編劇本,應該極少會出現喜劇片,如果有,我倒是很期待去觀看,或者,出現一個科技幻想片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