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定律
給一個品牌起一個通用名稱是招致失敗的最快途之一。
啥叫通用名稱?一家銷售額幾十萬的紙廠居然叫環球叉叉紙業,一間不足三百平米的塑膠廠叫國際叉叉塑膠,一間出租屋模樣的房子叫世界叉叉大酒店……用高大全的名字現在已經不是主流了,現在誰的企業還帶著「環球」、「國際」、「世界」等字眼的還真帶有濃濃的山寨味。
再譬如說,你出去賣涼茶,雖然你有賣癍痧、板藍根、夏桑菊等涼茶,但是你打出的牌子是中藥涼茶一,中藥涼茶二,中藥涼茶三,這必定是傻逼行為。
P.S.突然想起,我還真沒有見過人將黨員這個稱號印在名片上。
個人品牌有沒有通用名稱,我看幾乎沒有,不過呢,出來混還得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建國、秀芬、惠珍之類的名字存在感是很低很低的……想改名,請參照之前的命名定律。
公司定律
品牌就是品牌,公司就是公司,兩者不一樣。品牌名稱必須始終優于公司名稱,消費者購買的是品牌,而不是公司。
簡單的解釋,王老吉就是王老吉,廣藥就是廣藥,你在廣告上死命地說這是廣藥王老吉,別人去大排檔還是說給我來一瓶王老吉。
公司是一個組織,品牌是一個產品,一個品牌就是一個品類。當然,如果公司、品牌和品類的統一度很高的話就更加好了,例如可口可樂和加多寶。
就個人品牌而言,就得先將事情做好了才將自己的名號打出來,雕爺如果沒有十分把握將牛腩做好,怕是沒有勇氣將雕爺這名字招牌上面掛吧。現今,我也是把每天的千字文寫好,名號這事嘛,還得慢慢來。
副品牌定律
凡是打造品牌所創造的一切,副品牌策略都是將它毀于一旦。一個品牌的本質是某個可以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的特征,而打造品牌是個背道而馳的概念,它會使核心品牌毀于一旦。
你們看蝙蝠俠是為了看羅賓嗎?你們看鋼鐵俠是為了看愛國者嗎?你跑去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店是為了吃他兒子的壽司嗎?
個人品牌如果做成了別人的副品牌,那就是等死。
這句話怎么說呢?一個人可以有很多個老師,也可以只有一個老師,但是,徒弟終歸要出山。齊白石有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就需要自己體會體會了。
兄弟定律
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推出第二品牌。家族品牌方法的關鍵是確保每個「兄弟」都有自己的特點,成為一個獨立的品牌。不要試圖給這些品牌一個家族的外觀或身份,要使他們盡可能不同并相互區隔。
我長期關注的一個公眾號——秋葉,他的秋葉PPT已經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個人品牌,而他現在想擴張,就必須推出Word和Excel的學習課程,于是他就引入了合作伙伴,分別扶持他們成為一個獨立的品牌,這個策略在我看來是正確的,可以參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