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讀書7本。放假一段時間都在學校,這幾本書基本上都是在學校里看完的??磿鴷r間久了,視力和腰椎肩膀損傷的厲害,考完研這么久這些病痛不減反增,很是不快。 一月書單:
《李叔同說佛》
《紅樓夢》
《豐子愷詩畫》
《視讀薩特》
《蘇格拉底》
《哈佛商學院的時間管理課》
《季羨林談寫作》
《李叔同說佛》考研過程中就一直在看,直到考研前還留下幾篇文章,格言也未抄寫完??歼^回來,回到圖書館,每天也繼續慢慢地抄寫,仔細揣摩每一句格言的含義。在準備考試的后期的某一天翻到書中的格言部分,仔細讀來不覺面紅耳赤,才發現自己許多時候連過去孩童的行事做人都不如?!盀樯谱顦?,讀書便佳”“涵養,全得一緩字,凡語言、動作皆是?!薄皭耗笥诳v己之欲,禍莫大于言人之非?!薄懊嬲樦~,有識者未必悅心,背后之議,受撼者常若刻骨?!比壕邮芸?,獨坐防心。”……每日飯后的抄抄寫寫也不斷檢視自己的行為和內心是否符合古人所認可的標準,或者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原則。有時候反省過自己的缺點之后知道是哪方面的不足,便會抄寫一兩句文字貼在書上,每次抬頭便可警示自己需要逐漸改正。改正不當的行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于我而言,有時是深知自己哪方面有缺陷但遲遲未改,在某次受教之后,便開始重頭開始反思這個行為的產生淵源和過程,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在經過內心辯論之后,便會緩緩過渡到一個改變的階段。不斷提醒自己當前的任務便是要糾正它,在每一次又要犯錯時給自己提個醒,仔細觀察自己改正不足的這個過程。這時有效的不足改正過程會呈現這個問題出現頻率越來越少的現象。但并不是所有問題都是順利解決的。這個很遺憾。
我經常在書中會感嘆和欣羨作者或者主人公的美好品格,立志要將他們作為自己的榜樣。然而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卻不足。思考和行動差許多。這樣的狀態時時發生,自己已經有些麻木。 行動究竟是什么?10000小時定律?二八法則、90分鐘原則。這所有的東西是在自己進行輸出和行動時才能夠由自己去驗證他們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每一次的文章最終都會成為對自己種種缺憾的一個討伐,然而實質內容卻缺少。
不如訂立自己的目標,心無旁騖,專注于一點。讀書筆記便是讀書筆記、學習便是學習心得。有固定的主題才文章才不至于散漫而不知所云千篇一律。
繼續自己的讀書回顧。 《豐子愷詩畫》這是類似一篇長論文,但讀起來卻并不枯燥。文章中分析了豐子愷的人生經歷、作品中包含的詩意的特點及這些特點的淵源,整本書讀起來便興趣盎然。任何真正厚積薄發的事物,看起來都是樸實而具有生機,值得他人細細品味,并不斷探索其背后的故事的。我已經記不起來為何要去豐子愷,這個名字在半年前對我來說都十分陌生。然而就是這些偶然的機會讓我開始了解豐子愷了。我在《閱讀的藝術中》讀到了他寫的關于他過去學習經歷的文章,讀到了微信公眾號上推送的關于他小時候如何學習畫畫的故事,讀《李叔同談佛》看見書中豐子愷的所畫的插圖,了解到他是李叔同的弟子。再后來,發現他信奉佛教,和許多民國時期文人一樣博學多才,為人豁達樸實。讀他的文字仿佛讀到季羨林、朱光潛文字一般,散文文字樸實無華,道理淺顯但意味深長,是經過了他們的用心體會之后再分享給更多人的,在他們的文字很容易便能感受到他們人格的魅力。
再后來又讀了《護生畫新傳》,抄寫了配圖的詩歌。《護生畫傳》是弘一法師與豐子愷約定的關于保護生命的畫集,共有六冊。我并沒有看完這六冊。這些畫的最重要的主旨便是“護生者,護心也。”關于護生與護心,我想這也是解釋我吃素的原因。我沒有懷疑過我吃素的信念,我知道這樣的行為對我來說是正確無疑的。吃素四個月的時間中,我感受到了這種信念為我帶來的巨大快樂和這種正確行為帶給我的自我肯定。在營養和身體狀態方面我并不覺得自己與過去有多大差別,而在每次面對自己內在自己的時候心會踏實很多。第一次能夠明確體會有眾生平等,不欺詐與言行的一致,不暴戾。 有人會與我爭論植物也有生命,動物也吃動物。為何我們不能吃肉。對此首先我只能說這種選擇只是我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我很少勸說別人也如此。第二,我有選擇在不傷害其他動物生命的前提下使自己免除饑餓,素食完全能夠滿足我對食物種類選擇的需求,另外太多的飲食需求我認為是不太有益的,反而增加我更多的不當欲望,間接讓我傷害其他生命。對于傷害了植物的性命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如何圓滿回答,只能轉而說這種行為的最終目的是護心。最后某次看到過別人文章中講到的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說過,當他真正不吃魚類的時候,他才敢正視他們的眼睛。素食后的自己很快活。起碼對這個世界少了一些罪惡,我能夠平和地接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視讀薩特》和《蘇格拉底》都是通識導讀類的書,簡要凝練的概括了二者的生平、思想以及作品。入門級讀物。但是如果不再細讀二者的其他著作很難夠深入了解這些被概述出來的觀點主旨。不過這種任務還很大。需要慢慢來。已借回《思想國》,這些書需要邊讀便做筆記。 《哈佛商學院的時間管理課》在圖書館二樓的新書書架上找到的。照著書中所講的二八原則,用了20%的時間仔細看了書中20%對我來說比較有用的內容。至今還能夠堅持的便是時刻提醒自己用二八原則來看書,用90分鐘原則來解決一天重要事情。 《季羨林談寫作》是在搜“寫作”這個關鍵詞找到的。兩天時間讀完全書后才發現寫作這種事情確實還是需要多練。大愛季羨林的文風。
說說《紅樓夢》,先不說讀后關于內容的心得,這書還得再讀幾遍,只說如今再從頭讀它和小時候讀它時的那兩種不同。 小時候家中有本岳麓書局的《紅樓夢》,前前后后翻過好多次,卻都沒有翻超出十回。后來實在覺得自己到大學都還沒有讀過四大名著實在羞愧,又在kindle上下載了四大名著開始準備看。相比起其他幾本,我對紅樓夢更感興趣。2月到9、10月左右才看了20多回。到后面考研階段卻是每天吃飯前時看、睡覺前看、排隊時看、等人時看、坐車時看、等車時看……結果不出幾個月120回的大部頭竟然被自己看完。書中的人物和故事也能記憶。這的多謝了輕薄方便的kindle。如果沒有這貨,每天揣著本又厚又重大書,估計幾年都不能看完。至于讀書心得略有一些,讀時全看故事,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思考太少也不成體系。所以還等以后再讀并聽取他人的理解講授后再寫。
一月的閱讀回顧大概是這些。最近在讀《論語》,“為人謀而不忠乎?”做事能不能不能持之以恒?是否有宏大的志向……這都是古人道德標準中對自己的拷問。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