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濃時。
新柳裊娜著柔枝,與微風輕輕接吻。
喬木舒展著臂膀,任春光染綠枝梢。
抬頭,繁花繚亂,一波接一波地爭奇斗艷,令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
低頭,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眼青。野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酸酒缸、汲汲草、勾勾秧、貓眼草、黑麥草、苜蓿草等等,都在記憶里生根發芽,芬芳著我的靈魂。
只是還有更多的花草,我們年年見,歲歲看,天天踩在腳下,卻并不知道它們的芳名。
就讓我們一起,在去郊外踏青,或者去田間勞作時,認識一下它們吧!
然后,你會驚訝地發現,它們不僅僅是自開自樂自逍遙的野花野草,他們還是傳說中的野菜,有的還是中草藥呢!
友情提示:? 野菜雖新奇,食用需謹慎,即便是薺菜,也是有點毒性的哦!
一,二月蘭
二月蘭,顧名思義,在陰歷的二月開出藍紫色的花,故名二月藍。
二月蘭又名諸葛菜,相傳諸葛亮北伐路上糧草不足,將士們發現一種野草的嫩莖不但可以充饑,還可以做馬的飼料。
諸葛亮得知,便命令推行這種菜。因此二月蘭又叫諸葛菜。
二月蘭的嫩莖先用開水焯下水,再在涼開水中浸泡,直至沒有苦味才可炒來食用。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是完全不需要吃它來充饑了。
二月蘭成片盛開的時候,恰似綠色海洋里翻涌著藍紫色的波浪,煞是唯美浪漫。
二,黃鵪菜。
紫葛藏仙井,黃花出野田。
黃鵪菜以前叫黃瓜菜,因為它花小,鵪就是小的意思,所以后來人們叫它黃鵪菜。
既然叫“菜”,那就可以做菜吃,把幼葉水煮五分鐘后,涼拌食用,只不過味道并不怎樣,
因為花小枝瘦,黃鵪菜極易被忽略,或者跟其他品種的黃花混淆。
(三)苦苣菜
苦苣菜和諸葛菜一樣,焯水去苦味后或炒或拌,亦可作為動物飼料。
(四)蒲公英
猛一看,蒲公英花的顏色花型跟苦苣菜幾乎一模一樣,難以辨認,但其實還是有區別的。
蒲公英矮小,貼地生長,每一棵花梗頂部開一朵花。而苦苣菜身高體型像油菜一樣高大,每一棵花梗頂部分叉,開出好幾朵花。
相對于蒲公英花的花萼,苦苣菜花萼比較粗壯。
蒲公英性雖苦寒,但渾身是寶。它可涼拌,煎炒,燉湯后食用。雖然味道不咋地,卻有安神助眠,清熱毒,消瘡腫,根莖據說可以殺死癌細胞等等功效。不過事物都有兩面性,不當或過量可能有不良后果,食用前還是先咨詢中醫為好。
蒲公英的種子,像一個個微型降落傘。成熟的時候,小心翼翼采摘一朵,放唇邊輕輕一吹,無數小種子便飄飄灑灑,飛向遠方。它們看起來是那么輕巧可愛,那么瀟灑自由,可又蘊含了多少身不由己的無奈。它們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不能決定自己的方向,只能隨風逐流,無法隨意停留,無法按自己的愿望擇地安居。
(五)附地菜
附地菜又叫伏地菜,因其貼地生長。
你看我拍的附地菜的花,像一個個紫色的小精靈,是不是很漂亮?但這是放大后的效果,因為它們實在是太小了,隱身在草叢中,幾乎沒人能注意到它們。
附地菜亦可食用。摘開花前的嫩芽,去掉根,洗凈后灑蛋花湯里,或者拌肉餡里包包子,叫“小骨朵菜”。
(六)薊(ji)草
我們老家,把這開紫色絨花的野草,叫刺芥芽兒。后來看書才知道,它的學名叫薊草。它的根部像蘿卜,所以別名山蘿卜。它的再生能力堪比蚯蚓,除非被連根拔起,否則無論你如何踩踏折斷,它都能重新長出來新枝條。
薊草的葉子邊緣長有鋸齒,不知道魯班是不是就是被它劃傷后發明了鋸?
薊草也渾身是寶,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治療無名毒時有奇效,經常被人工種植。小時候,跟著父母在田里干活時,不小心劃破了手指,血流不止。母親總是采幾片薊草的嫩葉,放手心里揉出汁液,敷在傷口上,吩咐我摁一會兒再松手,血就止住了。
也有鄰居采鮮嫩的刺芥芽兒,回家炒雞蛋吃。我家卻沒有吃過,不知道什么味兒?
(七)一年蓬
據說一年蓬是北美洲物種,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攻城略地,安營扎寨。“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一年蓬贏了,田邊地頭,荒草野地,城市路邊,隨處可見它們修長的身影,和清新的花朵。因此它們又被叫先鋒草。
它的名字的來歷,跟它的生長有關。從破土發芽,到零落枯萎,都在一年中完成。
潔白如絲的花瓣,黃色的花蕊,跟野菊花頗有幾分相似。
(八)蛇莓(蛇泡兒)
家在農村的孩子,對這種花一定不陌生。它是蛇莓的花,有的地方叫蛇泡兒,據說是蛇爬過后長出來的。我們老家把這種叫蒸飯疙瘩兒,熟透的果實叫紅疙瘩兒。
它的果實大家更熟悉。花落后,結出圓圓的小果實,熟透后紅艷艷的,像縮小版的草莓。摘幾顆放嘴里,雖沒有草莓那么甜,但也別有一番滋味。對于幼時吃不上水果的我來說,絕對是難得的美味。
(九)石龍芮(毛茛gen)
石龍芮花,乍一看跟蛇莓花神似,都是黃色,五個花瓣,花型大小也一樣。它們都是草地上的野花,也常常是鄰居,但你仔細看它們的花蕊和花瓣形狀,還是能分辨出來的。另外它們的葉子形狀也不一樣。
石龍芮也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比如治療瘧疾,黃疸,偏頭痛等等。
石龍芮的葉子長得像芹菜,但全株有毒,對皮膚有刺激性,切記接觸需謹慎。它與芹菜的區別,還在于芹菜開白花,石龍芮開黃花。
(十一)風輪草
草地上這種一叢叢的小花,據說叫風輪草,也叫節節草等。這個季節,我們能看到的最高不過到腳踝,但科普文章里說它們會越來越高越來越細,葉對生,一層一層的,如小塔,所以又叫九層塔。最高可以長到一米。
軍隊的《常用中草藥手冊》里,收錄了風輪草,因為它們可以止血止癢,治療毒蛇咬傷的傷口。
風輪草的嫩葉有香辛味,可烹調菜肴用,開花枝端洗臉用可收斂抗菌護膚,亦可泡茶,有提振食欲,緩解消化不良和胃脹氣等。
(十二)婆婆納
草地上常常有一種藍色的小花,星星點點,像一顆顆晶瑩的藍寶石,更像小精靈機靈的藍眼睛。它們有個很奇特的名字:婆婆納。
婆婆納看起來好看,藥用價值也相當高,有涼血止血的效果,以及治療陽痿,骨折等。
(十三)酢(cu)漿草
綠化帶,草叢里,或者樹根周圍,常常有一種三片葉子的草(然而并不是三葉草),濃濃的綠色中開出紫色的小花。它們叫酢漿草。
酢漿草也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
(十四)通泉草
在較為潮濕的地方,有一種小花,盛開時像一只展翼滑翔的小鳥,美麗纖巧,透著如夢似幻的靈氣。
由于潮濕的地方往往也靠近水源,通泉草因此而得名。日本人也叫它紫露苔。
通泉草生命力很強,在萬木凋零的秋天,它也能開出幾朵秀氣的小花來。
然而很多人怕見通泉草,因為它們更多時候生長在亂葬崗的墳頭,讓人覺得詭異害怕。
(十五)萊豆花
農村的孩子對于萊豆一定不陌生,田間地頭到處都有。萊豆秧上部尚在開花,下部已經結莢。萊豆莢就像縮小版的豌豆莢,就連萊豆吃起來的口感,也跟豌豆差不多。
小時候,一到收麥季節,我們小孩子常常采來飽滿的萊豆莢,裝滿褲兜衣兜,回到家里,迫不急待地鉆進廚房,燒上水,把萊豆煮熟來吃。那種綿軟,甘甜的口感,至今仍記憶猶新。
家畜也很喜歡吃鮮嫩的萊豆秧。小時候,放學后就去割豬草,最喜歡采萊豆秧回去喂豬。有一次,在麥田里,我看到一蓬肥嫩新鮮的萊豆秧,伸手便去采。手指突然觸到冰涼的東西。撥開草叢一看,媽呀!原來是一條盤踞在草叢陰涼處的黑色的蛇,受我驚擾,正嗖嗖地往洞里鉆。從那以后,我再也不敢一個人鉆進茂密的田里割豬草了。
(十六)早熟禾
城市的草坪,大多都是螞蟻草和早熟禾。螞蟻草不用說,地球人都知道。但早熟禾,估計大家跟我一樣,只謀其面,不知其名。
早熟禾從春到秋,營養豐富,最得家畜青睞,是最常見的牧草。
下圖是小區里的早熟禾,已經瘋長得把小徑都遮蓋了。
(十七)貓眼草
貓眼草學名澤漆,因為它體內蘊含可以制漆的乳汁。
它還有很多以五命名的別名,如五朵云、五燈草、五鳳草等。這是因為它的外形吧,每一植株撐出五支傘柄,每只傘柄又分出五支,看起來像奇異的綠花,又像一朵碧綠的祥云。
然而大人從不讓碰貓眼草,因為它乳白的汁液有毒,皮膚碰到會過敏紅腫,母親說弄進眼里眼睛會瞎,所以一向敬而遠之。
(十八)澤珍珠菜
澤珍珠菜還有一個很浪漫的別名:星宿花。
草地上不經意的一瞥,便被這秀氣優雅的白色小花吸引。
(十九)看麥娘
小時候沒少見,放牛時,也見牛啃食,只是看麥娘這個名字,還真是不知道。
(二十)苜蓿草
家鄉的漢江大堤上,幾乎全是苜蓿草。小時候,我們常在大堤上放牛,牛最喜歡吃的,就是這苜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