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部公益片《取款機爸爸》:在年幼的孩子心里,爸爸就是取款機,她曾無數(shù)次幻想著爸爸陪伴她一起玩游戲、做作業(yè)……,但最終都是夢。
公益片的最后,是如下幾個字:童年只有一次,爸爸,陪陪我。
有人說:
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中,孩子是“唐僧”,媽媽是“孫悟空”,孩子一有事就喊悟空;而爸爸是“八戒”,雖然和大家一起走在取經(jīng)路上,心里卻想著“高老莊”。平時陪伴教育孩子、檢查作業(yè)、開家長會等這些“小事”一律不管,只有悟空不在時才不得不出現(xiàn)。
所以有人說:父教是家庭教育的稀缺品。
美國秘魯大學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蔡笑晚,大學沒有畢業(yè),卻被譽為“傳奇父親”、“博士之父”,他親自教育6個孩子,取得輝煌成就:
長子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yè),現(xiàn)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次子蔡天武,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5歲獲得博士學位,現(xiàn)為美國高盛公司副總裁;
三子蔡天師,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yè),后被美國圣約翰大學錄取,獲得博士學位;
四子蔡天潤,華西醫(yī)科大學醫(yī)學系畢業(yè),后就讀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五子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
六女蔡天西,18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28歲擔任哈佛大學最年輕副教授。
眾多媒體采訪他:你的育兒秘訣是什么?
他說:我把父親當成我的事業(yè)。
爸爸帶大的孩子,不但童年得以完美,人生往往也得以圓滿。
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說: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父親的教育。
爸爸的陪伴,能給孩子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孩子安全感建立得好
父親是力量的代表,是強大的依靠,是年幼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2歲到6歲是每個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爸爸的陪伴,將讓孩子感受到更充足的愛,更有信心與勇氣去面對陌生的世界。
女孩更像女孩,男孩更像男孩
爸爸的陪伴,將讓女孩更像女孩,男孩更像男孩。
每一個女孩都是爸爸的“小情人”,爸爸的陪伴,讓女孩更溫柔、善良、優(yōu)雅,知道如何和異性相處,享受異性的愛與陪伴;
每一個男孩都是爸爸的“小情敵”,爸爸的陪伴,將讓男孩更具有冒險、探索精神,擁有更多的勇氣與自信。
行為更具有自控力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里說:媽媽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xiāng);爸爸則代表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紀律。
因為性格使然,爸爸在陪伴孩子過程中,往往比媽媽更強調公平和責任,讓孩子遵守規(guī)則,告訴他們言行得體和打破規(guī)則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
所以,爸爸帶大的孩子,在面對世界誘惑的時候,具有更多的自控意識與自律行為。
而自控與自律,是孩子將來成功不可或許的性格之一。
性格更加完美
哈佛大學研究:人生下來有兩個發(fā)展方向,一是親密性,母親在這方面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二是獨立性,這是父親天然的優(yōu)勢。
因此,爸爸的陪伴,讓孩子在責任感、遵紀守法、勇敢頑強和獨立性等相關的品格上,將更加的完美。
孩子的智商情商更高
世衛(wèi)組織研究發(fā)現(xiàn):平均每天與父親共處2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更高。
2016年10月,《中國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說:父親的角色,對孩子的學習、性格、情感、品質、體質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影響。
爸爸在孩子12歲之前與其建立起親密的依戀關系,極大的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爸爸與媽媽學會彼此互補、平衡,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更加有利。
《窮爸爸 富爸爸》里有句話: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任何職業(yè)角色都可被替代,唯獨父母角色無可替代。世間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就是親子關系。
所以,爸爸們必須這么做:
爸爸愛媽媽
教育孩子的時候,爸爸對媽媽的愛與支持尊重妻子是家庭幸福的法則。
媽媽的情緒越穩(wěn)定,家庭情緒也越穩(wěn)定,孩子也越幸福。
充滿愛與和諧的家,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和歸屬感,能積極面對生活中的難題;缺少愛的家,孩子容易有消極、不求上進、脾氣暴躁等一系列的問題。
特朗普的第一任妻子伊凡娜告訴記者,自己在給孩子們「立規(guī)矩」的時候,特朗普是堅決地站在自己這邊的。
當孩子問爸爸:“我能得到這個嗎?”
特朗普會問:“媽媽怎么說?”
孩子們會告訴他:“媽媽不同意?!?/p>
特朗普也就會告訴孩子他也不同意。
用心陪孩子游戲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童年時期是孩子認知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游戲是他們的日常活動,也是教育他們的最佳途徑。
在游戲里,他們能獲得現(xiàn)實中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能控制現(xiàn)實中的創(chuàng)傷體驗,從而促進兒童人格和情緒的健康發(fā)展。
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孩子的爸爸,和孩子一起玩會彌補許多不足。
黃曉明的孩子小海綿一周歲了,有一天,他在微博上曬出一副九宮格,上面寫著:兒子給我的功課。
他不僅僅是為兒子動手組建滑梯,也是在組建自己與兒子的親密關系。
學會表達愛
《爸爸去哪兒5》中,我們能看到陳小春不是不夠愛兒子,是他愛的太隱晦,藏在每個很細微的動作里。
就像很多人記憶里的父親,從不直接說愛你,但其實真的很愛你。
慢慢地,陳小春意識到:愛也需要表達。他開啟了一段「霸氣大哥」到「溫柔奶爸」的蛻變歷程。
從洗腳穿衣喂飯睡覺,他開始溫柔以待。直到聽到Jasper不要讓爸爸變老的那句話,他哭得不能自已,摟著孩子一遍遍說「我愛你」。
愛孩子,就要表達出來,不但是在語言上,更是在行動上。
所以Jasper最后對他說:你是一個幸運的爸爸,因為你有我這樣的一個孩子。
陳小春回應道:我是一個幸運的爸爸,因為有你這樣的一個幸運的孩子。
爸爸無條件的愛,是孩子最寶貴的財富,讓他們一生都擁有自信和快樂。
孩子的成長宛如一趟單行列車,完全不可逆。錯過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最佳時段,就是錯過彼此最美好的時光。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b>
愿我們能用心陪伴、細心呵護、全心引領他們,直至他們?nèi)怀砷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