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產業鏈眾籌思考5

有機農業處處皆可眾籌

產業鏈

有機農業由于資金投入的額度大、回報周期長,小眾的投入堅持的難度很大。而在食安危機大背景下,市場的剛性需求又非常旺盛,因此當下大小有機農場用眾籌的手段解決資金瓶頸和產品銷售困難的很多。只是目前局限于產品眾籌和土地眾籌的比較多。但是產品眾籌和土地眾籌只能解決階段性發展的困難問題,很難有效調動整個產業鏈條相關利益者的力量,形成持續循環的問題解決方案。事實上,基于產業愿景目標和實現路徑,圍繞有機農業產業鏈的中國式眾籌處處可行。

圖片來自龍泉慈心農場

農場端,新農人帶著理想和愿景出發,只要堅持3年以上一般在某個農業的種植領域里都能夠培養出自己的專業度來。他們帶著純真的情懷出發,也是這個行業里最可愛的人。一般幾十畝以上的有機農場都有一批自己忠實的擁躉。因此對于農場,用中國式眾籌,與這些農場的忠實消費者深度鏈接,建立開放透明的共享機制,不只是從解決個人需求的角度出發,更能夠共享組織的未來收益,成為組織產品的推廣者和獲益者,可以有效的縮短農場的盈利路徑。

圖片來自某有機市集

流通端,有機的消費者組織相對割裂,有的是一個小區,幾十上百個家庭組合起來集中購買;有些是有志向推廣有機的消費者將自己身邊的社區、親友組織起來轉變為渠道商。這些都是樸素的消費者合作俱樂部的原型,但都還很粗糙,缺乏足夠的專業性,同業競爭,封閉自我保護較多。流通端需要專業的種植的力量,有懂得農業耕種的靠譜的人幫助有效甄選產品,同時流通端也需要運營的專業人才,幫助完善自我組織。同樣,用中國式眾籌也可以有效的團結流通端的力量,打破各自為政,割裂封閉的小我組織,建立流通的大平臺。

圖片來自菊花臺枸杞莊園

加工端,當下的有機農場產品深加工的能力都偏弱,或者沒有足夠的資源投入,或者沒有技術的支持。而產品的深加工又是農產品保鮮、增值和拓展銷售半徑的有效手段。在這個領域,用中國式眾籌的手段,集合原料供應商(農場)、技術專家、生產運營管理、市場開發團隊的力量,建立鏈接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加工平臺也大有可為。

除了種植、加工、銷售端的基礎環節以外,農耕作為第一產業,對基礎教育、養生養老、田園生活等都有很大的價值,而每一個衍生產業都可以用中國式眾籌的手段來構建,讓更多的有情懷、有理想、有資源、有能力的人參與進來,一起構思、一起行動、一同成就。

而決定這個眾籌的基礎還是回歸到發起人或者參與者的胸懷上。沒有大的格局和視野,無法看到遠方,也很難產生包容的力量。從這個角度,考驗的恰恰是人性!這條路艱巨漫長,吾愿上下而求索!

求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