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字的故事》是一部我家寶寶百看不厭的繪本。這本書幾乎完全沒有文字,這就讓媽媽和寶寶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圖畫上來,而不像有字的繪本,像我這樣的媽媽總是忍不住的去讀字而往往忽略了深入細致的讀圖。沒有字的繪本也讓媽媽和寶寶有了更多語言發(fā)揮的空間,會讓故事變得更加豐富和生動。也正是因為沒有字,繪本圖畫的創(chuàng)作也就更加用心。
一,無處不在的童心,趣味盎然。
繪本開頭媽媽叮囑“千萬不要在樹林里貪玩哦”,小孩子會怎么做呢?當然是忍不住的去玩啦,不讓做的事情讓人個好奇,讓人覺得有挑戰(zhàn)性。
其次,在樹林里,小男孩把自己倒掛在樹枝上,又把圓號像自己一樣掛在樹枝上,這些都無不讓人感受到小男孩的活潑與童趣。
二,簡潔豐富的細節(jié),百看彌新
當圖畫中出現(xiàn)大樹的時候,作者有心的在樹干上畫了一個小洞,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筆,正是小洞里住著的小松鼠偷偷吹響了圓號,推動了故事的發(fā)展。與此相似的還有地里小動物們微微探出的小腦袋等等。
小男孩眉眼之間的表情也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刻畫簡潔而細膩。
從還在媽媽視線內(nèi)時目光的敷衍到一個人行走時的自由暢快到來到樹林中的矛盾和遲疑,到小憩的愜意到被松鼠圓號聲驚起的訝異到森林演奏會的沉醉和大熊到來時的驚恐和最后一起演奏時的平和的喜悅,都通過小男孩或圓睜或瞇縫的眼睛和或張或翕的嘴而表現(xiàn)出來,讓讀者的情感也因此起起伏伏。
三,節(jié)奏強烈的畫面,引人入勝
故事起承轉(zhuǎn)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引人入勝。
故事由小男孩經(jīng)過森林而起,緊接著畫面出現(xiàn)一只小松鼠,接下來是一群動物,最后形成一只由小男孩引領(lǐng)的隊伍,由少而多,此為承,故事出現(xiàn)了一個歡樂的小高潮。
接著張牙舞爪的大熊出現(xiàn),整個畫面變得紊亂而緊張,畫面線條也變得凌亂,大量的折線凸顯情勢緊急,此為轉(zhuǎn)。
最后,在音樂的感染下,大熊也變得溫和,畫面又變得和諧,折線又再次變成五線譜式平穩(wěn)勻稱柔和的線條,故事收束在和諧的大結(jié)局中。
四,夸張醒目的對比,彰顯主題
畫面中大大的熊和小小的動物還有小男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讓故事情節(jié)一度十分緊張,畫面呈現(xiàn)出一種力量懸殊的張力,而與此同時出現(xiàn)在畫面中的是大大的音符,預示著音樂巨大的感染力,從而緩和并解決了故事的矛盾,從而彰顯出音樂的巨大魅力!
全書都貫穿著五線譜式的線條,我想讀到這本《沒有字的故事》的小朋友,都會在心里種下一棵音樂的種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