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在家看了篇文章《情歸何處》,覺得有點意思。
原文如下
情歸何處 梧桐桑
《一步之遙》快要結尾的時候,姜文扮演的馬走日打暈了決心跟他一起死的武六,對她說了這么一句話:“喜歡一個人不是想怎么和他一起死,而是想怎么和他一起好好地活著。”然后自己走出去接受了命運的安排。看到這一幕,我覺得終于可以好好談談金庸的愛情觀了,也順便可以更加理直氣壯地說,楊過、張無忌和令狐沖對小龍女、趙敏和任盈盈的感情,根本不是純粹的愛情。
那他們最愛的人是誰呢?我告訴你吧,是郭芙、周芷若和岳靈珊,這份愛從始至終,就算他們最后和別人在一起,也沒有變過。
看到這里,想要氣急敗壞上來掐死我的讀者,我估計不會少。幸好我在屏幕的這頭,你的怨念無法飄過來,所以我可以繼續在這里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咳咳,你們鐵定認為我是胡說八道了,因為電視劇不是這么演的啊!郭芙、周芷若和岳靈珊不都是炮灰女二,用來烘托男女主之間偉大愛情的嗎?
作為原著黨的我終于可以仰天長笑了!叫你們看電視劇不看原著!文學作品中草蛇灰線、伏筆千里的奧妙電影和電視只能展現十之一二,基本只是一個故事的框架而已,多余的枝枝蔓蔓基本都被砍掉了。盡管如此,以《神雕俠侶》為例,在多版電視劇改編中被不遺余力歌頌的楊龍之戀,其實感情的表達一直是很曖昧的。
第一次看古天樂和李若彤主演的95版神雕的時候,我還沒上初中,也沒看過原著,但是我就跟我媽說,楊過其實不喜歡小龍女吧,他一直把她當長輩,甚至是媽媽,所以小龍女說要做他妻子的時候,他完全沒有考慮過這個可能性,手足無措。之后楊過接受了這份感情,不像是突然間想開了“原來我愛她”之類的,更像是為了留住她而做出的舉動。
憑心而論,我覺得楊過對小龍女更多的是親情,其實父母雙亡的楊過是很渴望得到愛的,所以第一個對他好的男人(歐陽鋒)就成了他的義父,第一個對他好的女人就成了他的妻子,很難說其中有多少愛的成分。
當時我媽就很不以為然地問我,那你說楊過愛誰?我說,他明明喜歡郭芙。他在誰面前都不自卑,偏偏在郭芙面前特別敏感、自卑,想引她注意卻又不知道怎么表達,所以只好借欺負她來表達。
我媽說,你怎么知道的?我忍了一句話沒說:“你以為班上的男同學揪女生的辮子,故意惹她們生氣是因為討厭她們嗎?才不是呢!那明明就是愛啊,不然又怎么會甘心被生了氣的她們掐呢?楊過的行為簡直和這些男生一模一樣啊!”
沒說這一句是因為,再說下去我就得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媽,現在追我的男生都是以前揪我辮子的討厭鬼了。
但是那時的我依然會被楊龍之戀打動,站在女性的角度來看,小龍女的正太養成大法實在是太好了!深得女性瑪麗蘇情懷之精髓:我雖然比他年紀大很多,武功也沒他好,甚至還不明不白失去了對女子來說最寶貴的貞潔,但是他就是愛我,就是要力排眾議,寧愿和全天下為敵都要和我在一起!就算他身邊有無數美女對他情深一片,但是他絲毫不為所動。就算我讓他等十六年,他也孤身一人等我絕不移情,當他以為我死了他還毅然決然地跳下懸崖要為我殉情!試問世間哪個女子不想得到這樣的男子,得到這樣的“愛情”呢?
當女性將自己代入到小龍女、趙敏和任盈盈的角色的時候,很容易會得出這樣的一種結論: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紗。只要我一心為他付出,全心全意地為他好,甚至不惜為他背叛自己的家國、犧牲自我和尊嚴,他終有一天會被我打動,忘掉初戀愛上我,最后和我在一起。因此還有不少所謂的情感專家以趙敏、任盈盈的“追夫大法”為例,教女孩子怎么搞定男神,我想說這實在是本末倒置,荒唐至極。
因為她們千辛萬苦追來的,是那個男子報答的“恩義”之情,而絕非是她們所渴望和以為的愛情。
假設你今天結婚,新郎對你的真情告白是:“我希望咱們活一百年,讓我好好報答你對我的恩情......”又假設,你聽到你最愛的人是這么和朋友說你們為什么要在一起的:“(她)對我恩重如山,我怎能不報答她對我的深情。”
請問,你覺得這是愛嗎?這兩句話怎么聽怎么別扭吧,他們沒有提愛情,而是提到了恩情,但是誰都知道,恩情≠愛情。而這兩句話,分別是楊過在重陽宮和小龍女成親的時候,以及《笑傲江湖》結尾時令狐沖說的話。注意以下我的引文都來自于老金原著,不要和我糾結是不是某版電視劇的對白了。
楊過被郭芙砍斷了手臂,卻說只要你不再恨我,討厭我,我就心滿意足了。張無忌被周芷若一劍穿胸,還說你刺我越深,我越愛你。令狐沖被岳靈珊刺傷,依然無怨無悔。而小龍女、趙敏和任盈盈得到的是什么呢?是男主多次表示要和她們共死的決心。
你覺得哪種更像是愛情?原先我也是迷惑的,一個人肯跟你一起死,說你死了我也不活了,難道不是愛情嗎?可是《泰坦尼克號》中杰克讓露絲勇敢地活下去,露絲照做了,活得很精彩而且還結了婚生了孩子兒孫滿堂。當時我更迷惑了,讓自己所愛的人活下去,或者說為了自己所愛的人好好活下去,似乎也是愛情。
在貼吧,有人問:如果小龍女和郭芙都掉了水里,楊過先救誰?一個吧友回答:“先救郭芙,然后陪小龍女死。”這個答案,確實是書中給出的。小龍女和郭芙都掉了水里,楊過先救誰很清楚了。后來發生的事是,楊過愿意陪姑姑死。讓人震驚的是,此時,郭芙剛針射小龍女不久。
郭芙剛用毒針射了龍女,出了古墓被李莫愁扔進大火里。誰救的郭芙?是楊過。楊過自己腿上燒起了大泡,卻把郭芙保護的好好的;接著,十幾天后到了絕情谷,楊過替郭芙檔了棗核釘;八張漁網把眾人圍了起來,楊過先破的是郭芙身前的漁網。重傷的新婚妻子、剛坐完月子的郭伯母,都排在剛傷害了妻子的郭芙后面!
楊過對郭芙所做的一切,都像是杰克對露絲做的事,也像是《一步之遙》中馬走日對武六所說和所做的,而且他的所有行為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全都是下意識間“情不自禁”的行為。
陳墨點評金庸的小說,金庸說,陳墨是懂他的。那么陳墨又是怎么看待楊過等人的“共死”之舉呢?
“楊過甘心為小龍女而死,那是一種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行為,而與愛情/性愛無關。與此相對的是,當楊過與小龍女重逢的時候,楊過的表現固然包含了重逢的喜悅,但也包含了不斷冒險的“自毀傾向”,也就是說,楊過并不是從內心里真正珍惜與小龍女的重聚。”
對楊過等人來說,小龍女們給的恩情太深,他無以為報,所以如果她們要死了,他用命大概可以償還一二,這樣的“痛快”可能要比用一生來償還更值得他們向往。
愛情之所以美,在于其純粹之處,如果其間摻雜了太多的利益/計較/報恩/感激,甚至是太多的理智,這種有雜質的感情,已經不能稱之為愛情了,至多可以稱為是生活的態度。我不能說小龍女、趙敏和任盈盈沒有得到一點點來自男主的愛,但是這份愛是理智大過情感的愛,早已不再純粹。
現實中,純粹的愛情是很少的,人越接觸的社會久,越成熟,純粹愛的沖動也就越少。真正的愛情之所以少,才彌足珍貴。
因為金庸是以純男性的觀點和角度來詮釋這幾段感情的,相信男性讀者相對也會比女性讀者更容易判斷這幾份關系的實質,不會像女性那樣盲目地陷入自我感動的境地而自欺欺人地說那是愛情。
金庸的武俠小說雖然是一個虛構的世界,但是它和現在流行的玄幻修仙文不同的是,它的世界觀是絕對的現實主義而不是浪漫主義的。所以金庸的小說總有一天會突破通俗小說的范疇,而進入到嚴肅文學的領域。(其實現在已經逐漸進入學術寫作的領域了。)因此相對應的,其中的愛情觀也是現實愛情困境的表達,即使眾美環繞,甚至像韋小寶那樣娶了七個老婆,也并非是后宮文或種馬文的變體。
最簡單來說,大開后宮的種馬男主們求仁得仁,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他愛的女人都死心塌地愛他,他不愛的女人更是死纏爛打地愛他,而只要他想,他愛或者不愛的女人都可以和他在一起,他有絕對的選擇權,這種文章就是用來滿足宅男們的終極夢想的。但是金庸的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四部書的精髓用三個字足以概括,就是“求不得”。
蕭峰失去了阿朱、王語嫣最終還是離開了段譽(新修版結局)、楊過錯過了郭芙、張無忌失去了周芷若、令狐沖失去了小師妹、胡斐錯過了袁紫衣……
即使絕大多數小說結局都是終成眷屬的大團圓,即使楊過和小龍女、張無忌和趙敏、令狐沖和任盈盈最終遠離世事,笑傲江湖,可是他們的心里,只有三個字:求不得。《白馬嘯西風》里金庸借李文秀之口說了一句話點出了他自己,以及筆下男主們的心結:“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不喜歡。”他們想要的始終求不得,而他們得到的不是他們喜歡的,但是為了恩義,卻又不能不接受下來。
閉上雙眼你最掛念誰,眼睛睜開身邊竟是誰?金庸筆下的伴侶,寫的是生活,而非愛情。男主的愛情在書寫到不經意處,已經悄悄的走了。一如我們大多數人的經歷一樣。
韋小寶雖然娶了七個老婆,但是他真正喜歡的,或者說愛的,有幾個呢?有多少是為了責任而娶的呢?我一直覺得王晶翻拍的金庸戲都是瞎編亂造,唯有一部戲的一個細節,我想他是讀懂了金庸的。張衛健演的那版韋小寶只娶了六個老婆,他說:“加上小金魚,我就有七個老婆了,夠了,再也不娶了。”舒淇扮演的小金魚是原創角色,被設定是韋小寶的青梅竹馬,也是一生所愛。韋小寶好像什么都有了,可是實質上,最想要的東西還是求不得。
如果你覺得一見鐘情不是愛情的話,那么接著看看金庸的這句話:“其實跟一個人交往,感覺很深刻,也不一定要天長地久,雖說愛情重恩義,但閃電式的愛情也有很驚心動魄的,兩三天也可抵二十年。”
這句話其實特別特別的殘忍,因為這正是金庸本人對待感情,甚至是婚姻的態度。他會用婚姻來報恩,但是他的愛情永遠給了那個求不得的人。他會對心中的“那個她”情難自禁,但是他也可以和別人在一起生活,了此余生。
何為女神?就是不管時間過多久,生活走了多遠,自己多成功,如果得不到她,你這一輩子始終不甘心的那個人。所以楊過、張無忌和令狐沖心里最愛的那個人,并不是最后和他們在一起的那個人。就像亦舒在《玫瑰的故事》里寫的:“人們愛的是一些人,與之結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些人。”縱使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這,就是生活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