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6日,星期二,距離高考還有21天。天氣晴明,白云流蘇,木棉夾果炸裂,棉絮飄落。
今天一早領導便發信息安排將走廊上的一塊成績宣傳板內容更換一下,換成一些對學生最后的激勵語。
我便本著最后20天學生最需要的考場得分提示語擬寫了以下內容:
? ? ? ? 高考這點兒事,你懂的
? ? ? ? ?這不是考場雞湯,而是得分法則
1、唯有從容應對,才有精準判斷。唯有堅持到底,才能贏得勝利。
2、考前不慌不亂,考時沉著應對,考后杜絕議論
3、你易他也易,就看誰細心;你難他也難,就看誰專心
4、平時訓練,重在規范,做完試題,用標準答案反復校正,強化模擬
5、過程與結果同樣重要,過程對了就可以得分
6、高考改卷準則是:按點給分,可給可不給的一定給,因此答案寫滿很重要。
7、主觀題答案,講究卷面排版,會占大便宜
8、考場審題錯誤,多因先入為主,對題干分層解讀,只有問法才能決定答法。
以上8條,是針對學生目前測試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特別提出,擬寫出后感覺很是滿意,發給領導審核后,領導回復:
不要復雜,很醒目的幾個字就行。比如自信、從容、和諧、堅定
于是我迅速調整為:
自信 ?從容
沉著 ?堅定
細心 ?規范
預祝我校高三學子,高考必勝!
領導審核后指出,從容與沉著,有些重復,太詳細了;我便建議寫成“樂觀”一詞,領導審核又覺得可以,不過馬上又提示用“積極”“勤奮”。我覺得“勤奮”一詞在這個時段沒有必要強化了,因為此時的學生人人都是努力的,甚至還有些焦慮,所以我還是主張用“樂觀”一詞,因為現階段有學生感覺壓力太大,因此心態上更應當樂觀一些比較好。
由此事可以看出,領導是一個考慮問題非常細致的領導,樣樣考慮周全,事事必要親躬,也正因此,我與偉華始終沒有把握好與他相處的分寸,常常弄不清他對一項任務的要求與標準到底是怎么樣的,所以總覺得一不小心就會出錯,做事越來越不知道如何去做。
也許這恰恰是一種磨礪,在這種磨礪中也讓自己的工作追求完美。這讓我想起了在華嚴寺編輯室的幾位法師與義工老師,他們也曾為此事大大地苦惱過,其中一位法師也曾因拿不準大和尚的要求到底是什么樣的,而一篇新聞稿或視頻,反復修改,就是把握不準標準,常常自認為做得很完美了,但是就是大和尚不發話誰也不敢說此任務完工,因為幾乎在各個寺院,大和尚做事常常是非常精細,一絲不茍,且感覺敏銳,這常常讓不少義工老師及相差負責工作的法師們不知所措。法師們談到這個問題時也是一臉無奈,但畢竟寺院的工作不同于世俗,人人都是發心做到盡善盡美,輕易不會發牢騷,不會抱怨,常常只會反省自我做得不夠用心。而個別心本來就不夠誠只是來幫忙的義工技術人員,有的可還真有點無法承受的。有位資深老義工菩薩曾在多個寺院做過新聞采編工作,深知這里面的要求,他就把握了一點,一切工作,要等大和尚決定,大和尚讓怎么改我們就怎么改,絕對不牢騷不煩惱,有一次他們做一個宣傳單,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沒問題了,但大和尚就是不滿意,最后改了3個小時,就改了一個字,大和尚一看滿意了,這事就算完了。這本身就是修行。
是的,工作就是修行,單位就是道場。而修行的最大障礙就是自以為是,我執我是,貢高我慢,修行就是要降伏自己的傲慢之心。
我的修行路還很遠。
上午領導還通知:明天進行高三戶外活動。
這件事好像終于要確定了,我對原來安排好的方案進行了更詳細的安排。
這個月寫詩的感覺了了,今晚飯罷,依例地散步聽樂,看到木棉樹上高掛的木棉莢果,又看到朋友圈中有人發的木棉絮飛的圖片,特此賦詩一首:
北方有柳絮,纏綿似雪絨
南國有木綿,莢開若云叢
晴空麗天日,云絮流蘇輕
紅花曾高舉,灼灼霞滿空
晚上4班的小奇找我面批三模考試的試卷,這是一個很努力但卻很不上道的學生,因為他長期來一直活在一種糾結中:我要是太聽老師的話我就會越學越傻,沒有自己的思想與個性;我要是不聽老師的話我就會越學越差,努力也不見成績,我到底怎么辦,好糾結啊。
他找我來直接問一個主觀問答題:老師我覺得這個題我答得非常好啊,可是就是不知道我為什么只得了一點的分?
我說:我如果告訴你,你會聽么?如果聽了,你學傻了怎么辦呢?你先讀一遍題給我聽吧。
他讀過題,我問你是按照題答的么?
他說是的。
我又問:你答的得分點能畫出來么?是按照我們平時講的要求答的么?
他馬上說,哦老師應當是這樣這樣的吧?
我又問:既然你這么清楚明白,那么為什么你考試時這些毫無難度的試題,絕對可以得分的題為什么不給你分呢?你清清楚楚,卻來問我是怎么回事,你是不是有意在玩我呢?
他尷尬地笑著說:老師我錯了,我可能就是在玩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