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到底是不是“戲子”?

作者:毛志杰

華師大一位教授說:華師大不歡迎這樣的戲子。雖然指的是大明星范冰冰,但言語間仍表現出了對“戲子”這一職業的鄙視。

范冰冰顯然是被“戲子”兩個字所激怒,她的回復也很有力度:我尊重自己演員的職業。也諷刺教授一定要“為人師表”。

暫且拋開當時在華師大現場的爭論不談,單就這雙方一來一回的嘴仗,就揭開了人們一直想遮掩的問題:人或者是職業是不是要分三六九等?

當時我就想,如果我的孩子看到這些爭論時會怎么想?

我們從就教育孩子“要平等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份職業,人沒有貴賤之分,只有分工不同”,這樣的教育口徑也掩蓋了一些實際存在的問題。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歷朝歷代,人們的觀念上還是會根據一定的標準來將不同的人分為三六九等。之不過,這個劃分的標準隨著時代的不同而發生著變化。

我們就拿“教師”這個職業來說吧。在現在的觀念中,人們一直將“教師”這個教書育人的職業看得十分高尚,而能從事教師工作的人往往也會因這份職業而自帶光環、受人尊重。

而“教師”這一職業在元朝地位是十分低下的。當時元朝將社會群體分為十個階層: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曾經承載漢文明的儒生們,竟然淪落為第九等人,僅比乞丐高一個檔次!相信在這個時期的文人是沒有指責他人地位的自信和勇氣的。

當時的元朝是拒絕漢化,與先進文明割裂開來,故而在統治者看來,教師文人對于社會沒有價值甚至有反面作用。

而隨著著知識對于人類重要性的提升、對于知識的渴求,人們發現了教師的價值。能給社會帶來價值和進步的教師地位也隨之提高,而其他職業的地位反而下降。

從以上分析我們能得出結論:無論在哪個時期,人們都會從觀念和從事的職業不同將人劃分出三六九等。

而這個劃分的標準就是:這個職業或行業對于當時社會、對于他人的重要性。

那么,當孩子問起我們這個問題時,我們該怎么回答才能做到“即體現平等,又能讓孩子了解事實”?

畢竟,事實一直存在,回避不是辦法。

其實,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完全可以這樣給孩子實話實說:“在社會中,并不存在絕對的平等,在不同的觀念中,總會用一定的標準將人分為三六九等。而無論我們將來處于哪一個等級,都能用平和的心態、平等的態度來對待比自己弱或者是比自己強的人,那么,你就是一個有素養的人。”

話又說回到“戲子”的話題。任何一種語言都是這樣,當一個人們已經習慣于一個詞匯所代表的意思時,就很難改變。正如說“戲子”時能感到“鄙視”,說“演員”能感到“平等”,說“明星”就感到“仰視”。其實說的都是同一個職業,都可以用到同一個人身上。

所以說,如果要體現平等觀念,無論是華師大教授還是范冰冰,如果都用“演員”這一稱呼,估計就不會有那么大的風波了。更何況,這一個詞引起的風波還會影響到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乃至我們一直維護的價值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