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眼珠子
1
這幾天,總有群友在頭疼怎么去寫論述文,有的不知道寫什么,有的不知道怎么寫,甚至有些寫了出來,但是用詞不當,句子不順,邏輯不通,觀點不明。
這時候硬生生的去憋一篇文章出來,你自己寫的辛苦,讀者看了也痛苦。個人覺得這是在白費力氣,你不會在寫的過程中得到成長,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你寫的是什么。
寫作是什么,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是:運用語言文字符號反映客觀事實,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的創造性腦力勞動。
?簡單來說,就是讓你說出一個故事(反映客觀事實),表達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表達思想感情),然后給出你自己的觀點(傳遞知識信息)。
說出故事,表達看法,給出觀點。就這么簡單。
為什么我說讓你不要去學習寫作呢,那是因為你的寫作層次太低,你就像一個剛學會爬行的嬰兒卻去一百米賽跑。這真的不現實。
如果真的寫不出來,就先不要寫。從最低端,最簡單的訓練開始。畢竟那些寫出好的文章作者都是身經百戰,肚子里的蛔蟲也比一般人多,我們零基礎的先把事情表達清楚了,再去考慮文章的美感和深度。
2
很多同學平時很少看書,也不看新聞,一聽說快速成長寫作班就急急忙忙來報名。我想告訴你們的是,你認清自己了嗎?你知道自己哪塊料了嗎?
如果說,你從來都不閱讀書籍,也不看新聞,跟人家講個段子都笑不起來,這樣零基礎的情況下,還想寫作。行啊,先想想你為什么寫作先,什么才是你的內驅力。
這些你都想清楚來,還是來想寫作。那好,我恭喜你,你漫長的自虐之旅開始了。
先說詞語吧,一篇文章是由詞語和句子組成的。詞語是文章的骨頭,你要先把你的詞匯量豐富起來,才能在需要用到的時候調用出來。不然憋了半天也寫不出那個詞語,思路死死的卡在那里進退不得,慘過腰斬,半死不活的。
去看漢語詞典,看新華字典。從第一頁開始看,每一個字都有注釋,有組詞,有造句,有典故。對于一個一心想要寫作的人來說,這簡直就是一部寶藏。然而大部分的人看到厚厚的一本漢語詞典就害怕了,要看到何年馬月才看完。這是最簡單,最基礎的東西,想要寫作,必須跨過這道坎。
這沒有捷徑可走,只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看。等到你的詞匯量上來了,你寫文章的詞語就能得當了。
再說說句子,如果說詞語是一篇文章的骨頭,那句子就是脈絡了。怎么樣才能寫出通順具有美感的句子呢,阿何老師的教學中已經說過了,每天進行擴寫訓練。
很多同學都犯了個錯誤,以為擴寫就是在一句話上加上各種各樣的形容詞和修辭。還有的甚至加上前因后果。一開始我也犯這個錯誤,后來我再仔細讀一下句子,發現很累贅啊。這樣的句子不僅不好看,而且加上去的東西一點意義都沒有。
于是,我刪減了許多不必要的形容詞和修辭,僅僅稍微的在句子中用一點點的修辭。這樣看起來就具有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例句1她甩了他一巴掌,轉身離開了。
她雙眼通紅,內心充滿了被欺騙的憤怒和不甘,用力甩了他一巴掌,捂著嘴巴轉身離開了。
她雙眼通紅,內心充滿了被欺騙的憤怒和不甘,用盡全身力氣甩了他一巴掌,捂著嘴巴轉身離開了,離開了他,離開了這座城市。
這樣的句子看起來舒服暢順。美不美感我不敢說,但是至少順眼多了。
如果,你確實沒這些技巧,那你就把句子寫短一點,至少你把句子寫通順了,病句這種小學生毛病,就不會出現了。
3
來到最核心的部分,講故事。怎么去講一個邏輯合理的故事呢。增加你的閱讀基礎,多看新聞少睡覺,多湊熱鬧少裝逼。一個成年人,至少看我這片文章的都成年了。看到一篇新聞,聽到一個故事,想到一個段子,遇到一些笑話,我們要多多思考,這合不合理。
假如是你身處其中的話,你會怎么做。如果你自己都不會干的傻逼事,那就是不合常理的,不合邏輯的,這個故事就不成立。
那要怎么去增加你腦子里的故事量呢?最近我在看一本叫《自在文章》的書,作者張大春先生就教了我一個方法,在這里跟大家分享。
首先想一句詞語,一句詩,一段歌詞,一個新聞標題等等等,想想這些話語運用在自己的一個事件,接著,再想想在你所讀過的各種文本之中(包括新聞,歷史,小說,戲劇,電影,漫畫,網絡留言……都行)有沒有相當程度上也吻合那句話以及那個經驗的情節,一旦找到了,那你就爽了。雖然你一個字沒寫出來,但是整個思考的過程就形成了一個故事。
簡單來說,就是讓你把自己套入別人的故事之中,再進行聯想。然后用你最恰當的詞語和通順的句子寫出這個故事,那文章就成功了一半了。
4
最重要的一部分,觀點。什么是觀點?就是你對一件事情產生的看法,體會和啟發。一個人,活了20多年,只要不是傻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人生經驗的累積和體會。這些經歷是你最寶貴的財產,也是你與眾不同的地方。
寫文章要有鮮明的,與大部分人的看法不一樣的觀點,而且根據你講的故事結合起來,能帶給人啟發的東西。
舉個例子,是阿何老師在公眾號發布的一篇文章。名字是(武昌火車站殺人砍頭事件:在中國怎么才能更好的活著)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里邊說了一件事,幾個人去面館吃面,老板的態度惡劣,想要加收一塊錢。那幾個人不肯,其中有一個和老板爭執起來,演變到最后顧客砍死了老板。
絕大多數人都在討論,誰對了誰錯了。而阿何老師跳出了這個框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誰對誰錯,重要嗎?人都死了。可能你會說,重要!分辨出個對錯,可以避免將來事件重蹈覆轍。
但是,這些都與死人無關了,就算那個兇手被判凌遲他也活不過來了。而以后的事,那個顧客是無期還是死刑,都是做給活著的人看的。
死人是看不見的。
這個觀點很鮮明,很有深度。當時我看了好幾次這篇文章,阿何老師的觀點讓我產生了深深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就是他傳遞給我的一種知識。
這正是一篇文章優秀所在。
論述文先是提供論點(事件),然后通過舉例,對比,引用,道理,比喻等方式來論證你的觀點。如果,你的觀點能夠讓讀者產生認同和啟發,那這篇論述文就是成功的。
現在,知道怎么寫論述文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