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初讀時驚嘆,嘆陶淵明淡泊名利,不為世俗所困。如今,仔細想來,卻也是不負責任。上有老下有小,憑什么說看淡名利?
人活一世,為的是什么?眾說紛紜。如果說一個人的一生都是為別人而活,便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如果說一個人的一生始終堅持為自己而活,便是有些任性。
我不反對堅持自己內心最本真的夢想,但是也希望要適可而止,因為現實與理想總是有差距的,可能人生就是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徘徊,被現實和理想拉扯的過程。
前段時間空間一直再發各種“歲月靜好”,可是我才二十歲,還沒有拼搏過,憑什么要歲月靜好,或者說,我父母還在為了我奮斗,我有什么資格要求歲月靜好?
看見別人爭搶會嘲笑別人勢利,會安慰自己淡泊名利,可是一把年紀的父母卻還在為你而努力,這樣的淡泊名利,會不會覺得有些慚愧?你不稀罕或者看不上的可能你的親人正在為之奮斗。
以前上課的時候,不屑于回答問題,覺得多少會有一些‘出風頭’的意味,所以有時候明明知道問題的答案,也不想舉手。后來,慢慢的想明白了,有些機會還是要自己爭取的。沒有機會的時候,好好修煉自己,為的是機會來臨的時候,厚積薄發;而如果機會來臨的時候,你都沒有抓住,沒有把握好,那只能是你自己的原因了。
年輕,另一個意思也應該是拼搏,都說年輕人是朝陽,而朝陽要的就應該是那股拼勁兒。“初生牛犢不怕虎”,什么都該去闖一闖,而不應該以淡泊名利作為不去奮斗的理由。你可知道,你在不屑的時候,別人已經走得很遠了。
我相信,很多人心中都很贊賞陶潛或者其它的隱士,淡泊名利,不為世俗所羈絆,很多人也有歸隱之心。但自認為,這種生活應該是與年齡、閱歷成正比的,經歷的多了,才會逐漸的看淡,放下一些事情,淡泊名利理應是一個過程,有一個讓你成長適應的過程。而你還什么都沒經歷,又怎么說看淡名利,你所謂的淡泊名利可能只是一個借口而已。
當然,也不是什么都要去爭搶一番,自己的底線也是要有的。
相比于陶淵明,我更欣賞王維,亦途亦以隱,既承擔了自己應擔的責任,又給自己的心中留下來一片空閑之地,人在途,而心卻不受仕途、名利拘束。而我覺得,年輕人也應如此,該出手便出手,但同時,也在心中留下一片空閑之地,去經營自己的茫田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