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周末,帶著孩子來到了縣城以南二十公里左右的老家,來幫媽媽收花生。
近幾年玉米價格較低,媽媽覺得種什么都是長一季,二十多畝地的玉米只能賣一萬多塊錢,可惜了這些土地,而花生這幾年價格還可以,比玉米要多賣一倍的價錢,所以播種時她不顧大家的反對堅持種了花生。
記得小時候,沒有什么大型的農(nóng)業(yè)機械用具,所有農(nóng)活全靠人力,爸爸和媽媽一年里除了冬天,其余大多數(shù)時間都泡在地里,他們倆很早就患上了腰間盤突出這個難纏的病。幸好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fā)達,現(xiàn)在有了大型收割機,不管三夏還是秋收,已經(jīng)遠沒有原來那么辛苦了。靠著這二十多畝地,我們姐弟三人上完了學,參加了工作,在縣城蓋了房子,給弟弟買了車。生活越來越好,我們都勸父母別再種地了,承包給別人算了,可他們依然對土地很留戀,覺得農(nóng)民不種地就像工人失了業(yè)一樣。而且他們認為趁現(xiàn)在還干的動,多干幾年,攢幾個錢,到老了可以為我們幾個孩子減輕負擔。
可沒想到今年的天氣這么不正常,前段時間雨水少,花生、玉米旱的都卷了葉子,三十多度的高溫下爸爸媽媽在地里連續(xù)澆了四天地,它們才算緩回了精氣神兒,恢復了生機。好不容易盼著莊稼成熟了,秋雨又卯足了勁兒,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剝過了皮的玉米堆在那兒長出了一層綠油油的嫩芽,花生原本白胖胖的小臉兒長了一層斑點,真是可惜!本來爸爸準備把花生在地里曬干,再拉到鄰村讓別人用大型脫粒機把花生棵與花生分離,可這雨水讓一切計劃泡了湯。無奈,只能用最原始的辦法,人工分離,但又怕下雨,拉回家后只能頭朝上擺放整齊,防止下雨造成花生霉變,無形中又增加了許多勞動量。
不過今天也得了一個好消息,牧原公司要在我們村投資建養(yǎng)豬場,首批征地五百畝,而我們家其中十五畝地正好在規(guī)劃之內(nèi),以后我爸媽終于可以既減輕負擔又有穩(wěn)定的收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