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就很想一探究竟,因為我現在也是打卡一族,讀完后對打卡有更深刻的認知。
打卡是個好辦法,但要注意區分三種情況
1、動機轉移,動力扭曲
打卡本是為了學習成長,但不知不覺中動機容易從學習本身轉移到完成打卡任務上,由內在需求轉移到外在形式。
我有過早起打卡時打完以后又睡的情況,運動打卡有時候來不及了就運動幾分鐘也是為了完成打卡任務,這樣的堅持有時候覺得確實是有水份。
2、認知閉合,效能降低
一件事若遲遲沒完成,心里就總是記掛,期盼著早點結束;此事一旦完成,做這件事的動機就會立即趨向于零。
我上個月的打卡目標是運動,每天堅持有很大的外部動力因素。而本月運動非打卡任務,則每日運動就很難做到,常常犯懶了。
3、任務心態,身心分裂
我在打卡過程中是任務心態嗎?有享受到打卡項目本身的樂趣嗎?參加日更21天挑戰的時候很明顯是任務心態,所以那一期的學習沒有覺得收獲多大。
兩個策略,輕松改變
1、用記錄代替打卡
結合自己體會確實如此,比如每日的時間記錄,沒有打卡的任務,但是心里有足夠的內動力去做,因為有了每日記錄才能做周復盤周計劃,進而月復盤月計劃,年復盤年計劃。即使有時中斷,也可以再補,沒有打卡的任務壓力,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活動本身。
另外英語學習,雖然是每日打卡,但是有每日閱讀和錄音的要求,堅持一段時間后發現自己的聽力確實提高了,發音更好聽了,很有成就感。即便偶爾忘打卡也不會過分自責,因為我喜歡學英語。
2、打卡任務設置設下限,不設上限
這也很有道理,我想起為什么我能連續三個月完成打卡目標,就是因為我的目標設的不太高,比如每日運動不要求時間、早起不要求必須五點起、日更只要求100字,很容易實現,也讓自己易于堅持。
本月打卡目標是每天共讀閱讀感悟日更100字以上,目標不難。不過了解了輸出的重要性后,我常常花較多的時間輸出,字數遠超100字,感覺這次的日更比兩個月前的更有幫助。
所以,總的來說這個月在做的三件打卡相關事情:時間記錄、閱讀日更和英語學習還都是有效打卡,繼續使用這個策略,保持內在動機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