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前天,在朋友圈看到這么一張詼諧的圖片,我大腦里反饋的第一信息是,這些年我的父親不容易,也可以說天下的父親們都不容易。
? ? ? 今年,離我生日還有一個月的時候,和母親電話,母親問我今年生日怎么過?我說哪天都一樣,一直不太喜歡把自己的生日過的很隆重。母親說:“你生日的時候,你爸爸打算過來看看你”。我簡單的“哦”了一聲,其實我心里是想拒絕的,但是我知道他們心里的“小心機”,我也不好意思拒絕了。雖然如今我也已為人母,但是在他們眼里我依舊是小孩,而且永遠是家里面最小最不懂事的那個小孩,很多時候也免不了母親的數落說我年紀越大越不懂事之類的。其實,我只是想生活過得簡單點,不要去想那么多,我總覺得他們想的太多,過得太累,在這一點上,我不想活成他們的樣子。
? ? ? 從未正兒八經地寫過關于父親的文字,今天,正值父親節,想認真地寫點我記憶里有關父親的一些文字。
? ? ? 父親生于40末,現在完全是個彎腰駝背的老頭兒。生于那個年代的沒有什么文化的人經歷最痛苦的事情就是 “餓” “窮”,而且是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是父親小時候沒吃飽,所以一直骨瘦如柴。我記得有段時間,我的體重險些要和父親的體重持平。
? ? ? 父親,是個很勤奮上進的人,年輕的時候學了一門手藝——木匠,在他們那個年代有門手藝那可是很吃香的。母親說,在她未嫁給父親之前,父親就會那門手藝了,但是為什么結婚的時候還是很窮呢?因為父親兄弟姐妹7人,父親是老大,賺的錢都補貼家里了。母親是看在父親勤快憨實才嫁給父親的。我的擇偶標準和母親倒是挺像的,只是在實操過程中似乎有點偏差。
? ? ? 曾經,我有一段時間很內疚,因為我的出現,讓原本開始有點起色的家里變得更窮了。生于80末的我,趕上了計劃生育。家里有價值的東西都被擄走,還承擔著“巨額”罰款。我一生下來,就是個花錢的主(⊙﹏⊙)。
? ? ? 我們三很小的時候,父親基本上都是外出憑手藝賺錢養活我們,只有農忙的時節才會回家,母親既要干農活又要照顧我們。我們三都不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因為遭他們嫌棄,所以一直到他們去世,我對他們都沒有什么感情,于我而言,他們只是我父親的父母,給予了我父親生命的人。小的時候母親去地里面干活我們都跟著去,大一點的要幫著一起干活,困了就在稻草堆里睡。我們三身上都有一些事故或故事,比如大小姐滾到河里差點被水沖走、手指被風扇打,二小姐剁豬草險些把整個手指頭都剁掉,如今傷疤還在,煮飯被蒸汽燙了整個胳膊,三小姐掉到泥田七竅里都是泥巴的故事……我算是比較順利的吧,因為有姐姐們的照顧,現在回想起來,我們的童年都還是很快樂的。對于父親的無奈,母親的不容易,是我上了初中之后才開始慢慢體會到的。
? ? ? ? 母親和我說起,我很小的時候,大概三歲前吧,因為父親長時間不在家,父親一回家,我不認父親,不讓父親抱。我腦海里的記憶源于四五歲,父親每次回來我會很粘他,他去哪我都要跟著一起去,坐著他的“鳳凰牌”,碰見路上的熟人總是喜歡逗我,我記得最恒久的話題是“給我做女兒吧”,那時候的我還以為是真,著急的哭起來。我不知道那些人為什么要和我開這種玩笑,因為我父親有三千金?可能這種玩笑就如同現在有些人當我不在場的時候逗我兒子“你媽媽怎么沒有帶你來,是不是不喜歡你了不要你了……” 這種玩笑真的是太低級。
? ? ? 到了上學前班的年紀,我不記得那時候我是否有“分離焦慮期”。記得第一天,是父親送我去的,因為我清楚地記得母親說了這樣一句話“上學,都由爸爸送,媽媽送上學會逃學”。所以后來,上高中、大學都是父親送我去學校,那時候我很不能理解,同時也覺得“媽媽送上學會逃學”是謬論。直到我自己有了孩子,對此我才有了新的看法。父親的形象往往是果斷、堅強、勇敢的,剛進入學校的孩子很多都不愿意,如果由媽媽去送,一般媽媽都會是比較心軟的,孩子一哭二鬧可能就會投降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
? ? ? ? 我記得上小學期間,父親外出賺錢的時間少了,上半年種西瓜,下半年在周邊做點手藝活。上學期間有時候我能坐上他的順風車,他給我送過我落在家的書本,雨天給我送過雨傘雨鞋。說起他那“鳳凰牌”自行車,直到我快小學畢業我才學會,個頭那么大,我都爬不上,當然少不了摔跤,膝蓋上的疤痕猶在。
? ? ? ? 前幾天,微信群里面有人發了一張洪水圖片,上面漂浮著一個個西瓜。我說,這場面我曾經也經歷過。是的,我上小學的那幾年,基本上每年都會種西瓜,那可是我們的學費啊。有好幾次漲洪水,把西瓜地淹了,父親母親茶飯不思。西瓜成熟的季節又是雙搶,而我們會被派到不同的地方賣西瓜,父親會在地里挑選熟了的西瓜,稱好重量,做好標記,因為他擔心我們看錯稱,而他們自己要去收割稻谷插秧,那時候可沒有收割機,全是人工。小學畢業的時候是我的叛逆期,正是暑假,總覺得我們家有干不完的活。
…………
? ? ? 在整個學生生涯里,對于我學習上的事情,一直都沒怎么干預,我選文科還是理科?選什么大學,讀什么專業。當然我也我從來沒有因為在學校犯錯而被叫家長。大學畢業后,來到了現在所在的城市。每年回家的次數兩三次,年頭到年尾在他們身邊的時間不超過二十天。他們是孤獨的,與母親為伴,詮釋了“老伴”的含義,老來相伴。
? ? 我畢業的第一年深秋,父親母親去大小姐家迎接大外甥的出生。不料,在大外甥出生之前,突然大病一場,做了手術,把我們都嚇壞了。自此,醫生警告不能再抽煙,如果再抽,不久又得手術。父親,開始戒煙。我能理解,對于父親這種資深煙民來說戒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一段時間里,他真的沒怎么抽了,可是后來又偷偷的抽起來,我們都很是擔憂。
? ? 有一年初冬,父親來到我住的地方,那時候和兩個女孩子一起合租,父親把家里檢查了一遍把能修的都修好了,說我家的菜刀很鈍,要用磨刀把刀磨一磨。那年過年回家的第一天,父親拿出來一個用塑料袋包裹著的東西,他說:“這是磨刀石,要記得帶過去”。頓時,我心里凌亂了。。。
? ? 父親是個閑不住的人,又熱心腸,讓他如今這把年紀了不要再拿起他那套工具了,可他就是不聽勸。幾年前,父親自己全手工做了一張嬰兒床,我曬到朋友圈,有朋友問我,能不能賣或者再做一張?我回絕了,以前父親以此謀生,但那張嬰兒裝集結了他對我們三對孫兒們的愛,多少錢我都不會同意賣掉,也不會支持他再去做一張。母親告訴我們,那張嬰兒床,父親花了很長的時間,經常都是大晚上的戴著眼鏡在燈光下趕工。我腦海里浮現出來一幅畫面:廳里擺滿了木材和木工活的工具,一個骨瘦如柴的老頭,彎著背,戴著一幅老花眼鏡,那雙嚴重變形的手握著斧頭,一下一下把木材劈開,用刨子把表面刨平,組裝敲敲打打,鋸木灰和鋸木卷灑在地上……父親為我們的孩子親手做了一些玩具,竹蜻蜓、木頭車,他甚至提起說要做一個小木馬,被我們制止了。而且這些玩具都是雙份的,他說,要是你們的孩子都回來了只有一個的話孩子們會吵架……父親的手藝是方圓幾十里做的最精細的,他帶過幾個徒弟,但是最終沒有一個徒弟從事這行業,母親有時候會笑話父親沒有師徒緣。我想,如果真的從事這行業的話面臨的是失業。父親的工具很多很多,斧頭、鋸子、矬子……是有多種款式多種size的,我以前問他“為什么要有這么多工具?這不都一個樣嗎”他會巴拉巴拉地告訴我這個是做什么的那個是做什么,其實我一個也沒有記住。我小時候鐘情于他的一個工具-墨盒墨線,他用到這個工具的時候,有時候會叫我幫忙,而我總是很樂意的,巴不得可以多玩一下,但是他似乎很心疼,不肯讓我多玩,又或者是怕我弄臟衣服。小時候的玩具,大概就是他那些鋸木卷和木材的廢角料以及他給我們做的小木車吧。父親有些執拗,可以說是個完美主義吧。這一點我有些像他,做事情,要一口氣做好才罷休,我似乎也遺傳了他手藝活精湛的基因,我的手工活也做的還不錯。
? ? ? 父親第一次見到我兒子,我兒子快8個月,那時兒子正在學習爬,父親樂此不疲地陪著小子玩耍,那一次在家里呆的時間很短。第二次帶著兒子回老家時,兒子已經學會走路了,也能簡單的交流了,大冬天里穿的又比較多,經常摔跤。父親每天會在我們起床之前、睡覺之后把地板拖得很干凈。父親,很想帶著兒子去串門,還帶著兒子去村里那戶養了豬的人家去看豬,結果走到半路上兒子就要找媽媽,總算是抱著他去看了一回真實的豬,誰知道他看到真實的豬卻很害怕,很長一段時間,兒子總是會嘀咕“豬豬 怕怕”。有時候會拍一些兒子的小視頻發到他們的微信,母親說,他們時不時會翻看以前的視頻,我讀到了他們內心的獨孤……
? ? ? 父親沒有什么不良嗜好,可能抽煙算吧,他不打牌,不喝酒。父親的愛好是聽收音機,看戲,京劇、花鼓戲、黃梅戲都是他的菜。我在納悶,為什么我沒有一點音樂細胞,我更加不理解的是,小時候我見過家里有一把二胡,依稀聽父親拉過,但是他為什么不教我,長大后,我問過他,他說他自己技藝不精,果然是完美主義者。我很小的時候家里有個破收音機,母親說,那可是他的寶物。直到前年,大小姐給父親買了個收音機,仍舊把他當寶物一樣,每天都會拿出來捯飭,他還拿去街上配了張儲存卡下載了很多戲曲。說到看戲,心里一直很內疚,大概是上中學的時期吧,只要父親在電視前,那么停留的頻道一定是戲曲頻道,那時候我特別不支持不理解,要么是起身走開要么是捂著耳朵。老爺子,就這么一點點愛好啊!
? ? ? 雖然,我的童年時期過得窮了點辛苦了點,但卻是很快樂幸福的。如今,我們都長大了,陪在他們身邊的時間少之又少。決定下個月考完駕照帶著兒子回老家看看那個老頭子和老婆婆,這輩子,他們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