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書,是我在微博上看干貨短文時順手翻到的……
初中時期對文字開始敏感,現(xiàn)在想不起是為了寫作文還是為了看作文買的《新概念》,反正郭敬明、韓寒的書是在那個時候看的。那時的我會為《悲傷逆流成河》而幾天提不起興致,會為那一句句對中國教育的批判而陷入沉思。能一整天埋在《萌芽》和《最小說》里頭也不抬,然后在白凈的筆記本上寫上青澀的感悟,那時的自己有的只是對文字美好的向往和對青春單純的渴望。
高中時期,眾多的原因,讓本來成績不錯的我厭惡上課。雖然看不進課本,但是卻依舊對文字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金庸古龍、網(wǎng)絡(luò)小說、《讀者》、《意林》、《青年文摘》我一本不落的看,有時更是跑到舊書店里面淘著看,我不僅看,我還做了厚厚的筆記,比我上課可不知認真了多少。那時的我看不起大學生,大多數(shù)大學生在我印象中就是整天窩在寢室里面打游戲,這樣的大學在我看來上了也沒有意義,我更崇拜喬幫主那樣精彩的人生。雖然我不認為上大學能成就自我,但我卻一直堅定學習能成就自我,大學也不過是學習學習方法而已。不過即使不在意,高考前夕的幾月也是卯足了勁。過程不會欺騙結(jié)果,不意外的落榜擺在我面前三條路,我選了——專科。
專科前的暑假,打暑期工,在一所游泳館當租借員。隨著年歲的增長,不再是叛逆的少年,開始真正了解父母的辛勞。暑期工的兩個月,我不看書了只是翻翻雜志(筆記還是做),因為我發(fā)現(xiàn)了比書更有意思的事情——人。有著女人天生精明和男人爽快的李經(jīng)理,魁梧威嚴但是好說話的跆拳道教練翰哥,機靈古怪的售票員菲姐,本分老實的檢票員一姐以及搞笑搗蛋的雙胞胎兄弟……在和這些人相處的過程中,我接觸到了以前書本上不曾了解過的知識——為人處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古人誠不欺我。
大學。如果說大學里面有什么東西是真正吸引我的,那就只有學生會了,這是一個上進的圈子。有人說學生會水深,我承認,但我認為這才能真正的磨礪人。為了能在部門里做好工作,我瘋狂的吸取著這樣或哪樣的知識,怎么做視頻、怎么P圖、怎么做文檔,怎么提高效率……于是我成為了學生會主席。成為學生會主席后,我充分意識到自己知識的匱乏,為做好學生會工作,我開始在網(wǎng)上找各種各樣的干貨,什么是團隊管理,什么是項目管理,什么是產(chǎn)品策劃,如何做新媒體運營……我喜歡這種充實的學習,享受那種運用知識的快感。同時,我也參加了團省委和團市委組織的各項培訓(xùn)。而在這么多次的培訓(xùn)和交流中,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不一樣的東西——本科院校和專科院校的差距。這是質(zhì)的差距,人員的培訓(xùn)、活動質(zhì)量、宣傳規(guī)模……——本科生和專科生的差距,所以在大三那年我放棄了馬上工作的念頭選擇專升本,我想乘著自己年輕去學習更多的東西。
現(xiàn)在,我在一所本科院校,雖然只是二本,但是也足夠的東西讓我學習。直到十月九日我注冊成為簡書的會員,我的世界又被改變。我站在以前從未見過的壯麗海岸,貓著腰歡快的拾起了一個一個的美麗的貝殼——我認識了項十七,認識了彭小六,認識了剽悍一只貓,認識了秋葉大叔,認識了羅振宇老師,認識了李海峰老師……而我被這個壯麗的海岸所震驚時,貓哥悄悄在我耳邊告訴我,海岸那邊有一望無際的大海有更美麗的風景,于是我又拿起書本。我還做不到1天1本書,那我就堅持1周1本,練筆,寫書評。現(xiàn)在邁的步子還很小,但有一天會邁起大步,現(xiàn)在走的步伐還很輕飄,但有一天會走得穩(wěn)健。一切的努力只是為了看到那神秘的大海,一切的努力只是為了不讓明天遺憾。
我是張三千,一個專升本的學生黨,一個不想讓明天后悔的眼鏡男,有緣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