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愛荒野上的風聲,勝過愛貧窮和思考。
你要熱愛你的經歷,勝過你的姿態和說辭。”
“跟不上別人的腳步,就不要抱怨”
對呀,跟不上別人的腳步,就別跟了。
況且,趨之若鶩的東西本來就不需要技巧。
我們很多人仿佛從來沒有真正知道過自己要去到哪里,要在什么時間得到什么東西。
只是習慣了一個勁的趨之若鶩一個個"潮流",前赴后繼,不知疲憊的奔赴。看似不停歇的背后大多是漫無目的的追隨。考研,考公務員,擠破頭的進入事業單位,或許并不是我們真正考慮明白了這些問題,而是看到大家目前都在這樣做,我們不是選擇了自己想要的,而是選擇了大家都在追求的。
一直看似向上著的努力反過來麻痹了我們的思考,追隨的行為蒙昧了我們的視線,我尊重每一個為了清晰目標努力奮進的人,也擔憂那些不知目的茫然追逐的腳步。
我們都在被時光洪流裹挾著踉蹌前行,我只是想在大趨勢的映襯下能夠保持一點自己獨特的見地和思考,即使難免隨波逐流,盡管做不到逆流而上。
但廣闊的大海上每一朵小浪花也是有其存在的意義的,它縱然改變不了大海的流向,但也匯集成了每天的潮起潮落,喧嘩了眾人。
快節奏幾乎添補了我們的生活,貌似只有每天不停歇的追逐才能守得云開見月明,追求本身并沒有任何不妥,只要我們認清了方向,所有的潮流都是大勢所趨,所有的得到都免不了努力追逐,只愿我們都能熬到撥云見日的那一刻,不會幡然悔悟,我們想要的其實是月亮。
前幾天和MG聊天,談到即將面臨的考研問題,我問她是否有考研的打算,她說"目前還沒有考慮清楚,暫時沒有找到能說服自己考研的理由,打算再考慮考慮,不想簡單的看著別人考而自己也選擇考"。
我對這樣的回答是同意的,即使她沒有提早的規劃好接下來的路,但至少也沒有急于踏上人多的那條路。
我問過很多人關于考研的問題,是否考研以及為什么要考研。
我喜歡聽到的回答是“因為什么什么…… 一 ? …… 二 …… 等等,所以決定考研。”
所有選擇和努力總得有個目標的雛形作為前提,努力著看著目標越來越近,收獲那種目標實現的歡樂,終得正果。
但也總能聽到類似這樣的回答 “因為大家都要考研呀,目前就業形勢這么嚴峻,考研的人越來越多,不考研還能怎么辦”。
對此,大概考研對于這部分人來說或許只是對于目前壓力的逃避,進行一種未知的努力,然后以類似賭博的方式去獲得結果。無論結果是好是壞,自然都沒有太大意義。努力本身沒有任何不妥,不妥的只是努力的對象是否明確。
多么希望我們選擇一個東西的時候是因為我們覺得它有必要想得到,而非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做的。
作為一個90后,從小在長輩們的耳提面令下長大。每天聽的最多的勸告就是“做事不要特立獨行,要跟著大家的腳步,跟隨大流”,幼小的我們哪有判斷一個觀念是非對錯的能力,聽大人講的次數多了,就覺得是對的了。
慢慢長大,去過了更多的地方,經歷過了更多的事情,讀過一些書以后,發現隨大流的方式的確不會讓我們犯下太大的錯誤,但也不會取得多大的進步。
然后開始反思觀念的不適,思想碰撞再碰撞,觀念顛覆再顛覆,在慢慢地成長中發現,當我按照自己的方式而非隨大流去處理問題或進行選擇的時候,反而會取得一些不錯的效果,獲得意外的收獲。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是從小周圍環境給他塑造出來的,環境越單一,掙扎起來越難,在一個信息流通不暢,不能呈現所有人觀點的地方,靠爭論、爭辯是沒有辦法讓一個人學會獨立思考的,想要掙扎出來,要靠自己真實面對,努力思考,凡是學會獨立思考的人,其最關鍵的幾步都是靠自己琢磨出來的。
羅永浩這樣說“不要嘲笑大多數人在生活中的庸俗選擇,不要老想著特立獨行。生活方式上,要隨大流,這不是什么放棄獨立思考,這是接受久經考驗的群體智慧,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接受是明智的。”
在生活方式上,我是認同的,我們不要特立獨行,要隨大流。
但是在思想和個人選擇方面我們要保持自己的獨特性,一定要愛自己的靈魂勝過別人的腳步。
“如果每個人都能理解你,那你得普通到什么程度”
對啊,如果每個人都選擇相同的東西,做一樣的事情,都追隨大眾的選擇,庸碌一生去做一個被所有人都理解的人,一生普通的好像從沒有經歷過。
我不是說這樣的生活不好,而是覺得不夠有意義。
如果全世界都只有一個夢想,那該多可怕。
每個年輕人都應該保持自己的思想,體現出獨特的存在感,能夠堅持我們的堅持,熱愛我們的熱愛。
敢于在眾生喧嘩中保持自己的沉默,敢于在大流之中保持自己的思考。
我們要學會在人群喧鬧中保持自己的想法,尊重自己的靈魂,明白想要的東西,努力去獲得。
拒絕一味地跟著別人的步伐,人云亦云,亦步亦趨。
因為
你要愛自己的靈魂勝過別人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