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有個好友比較執著,一年到頭,總愛曬生活之痛,日日如此,年年如此。
細想了一下,大概加這個姑娘為好友有四年之久了。彼時,我是某公眾號的排版編輯,她是作者,被公號主編拉進同一個文學群之后,她也自然而然地加了我。
開始并不知道她的故事,只知道她的文字傷感婉約,一如水做的江南女子,字字含淚,句句泣血。那時,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男人,必定會拜倒在她那片溫婉凄美的石榴裙之下吧。
接觸了一段時間之后,才從一好友那兒聽到了她的故事,如花似玉的十七歲出了車禍,從此便失去了雙腿,再也無法自由行走;二十歲左右,父親又因病撒手人寰,留下孤兒寡母艱難度日。
如今,她的母親已年入古稀,她也已人到中年,獨生女,并無兄弟姐妹可以依靠。所幸老天對她并不算太苛刻殘忍,給了她江南女子所獨有的靈氣,一手好文章四處投稿,也能賺夠母女倆的日常開支。
故事說到這兒,也許所有的聽者除了唏噓不已感嘆同情心疼之外,似乎并無不妥。
其實,在我第一次聽到她的故事之后,也為這個姑娘心疼得幾度落淚,最初也常給她的文章打賞留言鼓勵點贊,感覺她真的算是現實生活中比較勵志的典范,并暗暗為之佩服。
然而,如果她的“痛”只是出現在文章里也就算了,只可惜,她每天的朋友圈都要發一下,感慨一下,悲憤一下,不是自怨自艾地哀嘆上蒼的不公,便是顧影自憐地傷感沒有娶她回家的白馬一一
久而久之,那些每天類似的傷感消極的話便如這窗外久下不停的雨,濕漉漉地粘在你情緒的出口,生了一地的青苔,除之不盡。
然而,生而為人,誰又比誰活的更容易?
誰不是一邊在雞飛狗跳中忙著一日三餐,另一邊又要隨時準備著面對老板對你狗血噴頭的臭臉;誰不是一邊要生娃養娃帶娃,另一邊還要供房貸車貸贍養父母?
我總認為,過度消費別人的同情心,消費別人的善良,都不是明智之舉。別人哪怕再善良,再心疼你,也不可能把一個月的生活費全部打賞給你,而自己一大家子人吃糠咽菜一個月,這根本是不現實的。
況且,你若能痛而不言,別人會一直敬你愛你。一旦日日訴說,便成了“祥林嫂”,聽的久了,便也麻木了,適得其反,甚至自取其辱了。
故事說到這兒,似乎便可收筆了。
其實,此事本身也與我無關,只是下午又看到她的凄婉哀訴而心中有所感嘆,故賦“詩”一首,望能與之共勉。
《度》
痛?
喊久了
別人便不再心疼了
美
曬多了
別人便審美疲勞了
這個時代
需要的是新鮮感
新鮮的痛? 亦或新鮮的美
都會讓人為之眼前一亮
包括善良
施于的次數多了
就成了
接受者理所應當的溫床
這世上
萬事萬物
都超不出一個“度”字
過度便為廉價
每個人
都自有一把心尺
且帶著鋒芒? 過度消費
就會成為別人眼里麻木的笑談
? ? ? ? ? ? ? ? ? ? ? ? ? ? ?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