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寫作群,每天碼一篇文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到兩個月就有一種被掏空的感覺,不知道寫什么好了。是輸入太少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開始讀書。為配合寫作和不用耗時想寫什么內(nèi)容,直接寫讀書筆記是一個偷懶的好方法。寫了一周對讀書筆記有了新的認識:讀書一定要作筆記。
讀書筆記將讀后感轉(zhuǎn)變成文字保存下來;通過筆記把讀過的書變?yōu)樽约旱木褙敻唬还P記讓讀書成果一目了然。
寫讀書筆記得講解書中的內(nèi)容,因此會認真理解書的邏輯和內(nèi)容。把讀書筆記作為讀書目標(biāo),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zhì)量會有很大的提升。
為了寫出讀書筆記,認真回想需要摘抄哪一段哪一行。思考怎樣撰寫讀書筆記,提煉自己的感想,爭取用最短的語句表達深刻的含義。
首先找出哪些內(nèi)容重要,并將其徹底消化,還要再收集一些相關(guān)的知識、資料等等。將重要內(nèi)容的摘抄,還是一個很好的記憶過程,尋找最具代表性的詞語、金句,但重點是一定要摘抄讓自己心動的語句,只要沒有共鳴,都不用抄。
為了傳達自己感想,通過寫作我們會自覺地把原來雜亂無章的想法組織起來,然后才能通順的寫出來。知道自己要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思想后,會反復(fù)查詢我們從未在意過的出處、資料,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而如果不去積極輸出,即便掌握再多信息,也無法形成、建立起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讀過一本書后,對書中內(nèi)容感同身受固然讓人心情愉悅,但這也代表這次讀書沒有給你帶來新東西。相反,如果一篇文章顛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認識發(fā)生動搖,在抄寫和重讀的過程中仍然會讓人信服或是感覺震撼,這種文章才是值得摘抄的,值得寫想法、去評論。
現(xiàn)在的文章、書箱多到泛濫,快速瀏覽后,對沒有感覺的書,對你沒有幫助的書,馬上放棄,不要評論是浪費時間。
寫出自己文章的感想評論,可以激發(fā)出思想的火花。把作者的話與自己的話放在一起,也是感受“落差”的好機會。讀書時獲得的感想正是原創(chuàng)思考的源泉,讀書體驗比讀書本身更重要。
我們需要一些能與自己長期共處的書,比如難過時想讀的書,而尋找它們正是我們平時讀書的目的之一。等精神上感到挫敗后,再去尋找能讓自己振作的書就來不及了,所以平時要多做筆記,把能讓自己煥發(fā)精神的書記錄在筆記本里,這樣才能有備無患,心理健康方面出現(xiàn)問題是才能及時得到幫助。通過寫讀書筆記,給自己堅實的心理支撐。
寫讀書筆是一種學(xué)以致用的體驗。通過寫讀書筆記,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讀書體驗。而接下來要做的是把這次的讀書體驗利用起來,將其轉(zhuǎn)變?yōu)樽约旱木褙敻弧Wx書體驗則是讀完書后對書中的內(nèi)容做出反應(yīng),進行主動思考,真正掌握這本書的內(nèi)容。
讀書筆記是一種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chuàng)思維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