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推薦,看了這個短篇。
白先勇先生的《一把青》,講述1945空軍愛情故事。
原本應該抗戰勝利,休養生息,但內戰又來。
于是打不完的仗,死不完的人,也流不盡的淚。
想起一句話——時代沒有對錯,錯的只是個人的命運。(七堇年《塵曲》)
于是時代沉浮大背景下,個人命運最是不屑,如同戰場上的子彈不長眼,管你是軍官還是小卒,挨上了只能自認倒霉。
在這個故事里,一個中下級的空軍眷屬區,女人們在地上仰望天空,男人們在天上飛。男人們不知道今天出門是否還會回來,女人們不知道飛機會不會掉下來。
好像大家都已經習慣。書中描寫幾位太太們的生活,寥寥數語,心酸無奈躍然紙上。周太太已經嫁了四次,丈夫們都是一個飛行隊的,一個死了托一個,這么輪下來。徐太太的先生是她小叔。哥哥歿了,弟弟頂替。原有的幾個孩子,又是叔叔又是爸爸,好久還叫不清楚。
這就是戰爭背后女人的生活。若是太平盛世,這還得了,簡直要萬人唾棄??蛇@是戰爭年代啊,再多的荒謬都是正常,再正常的,都是荒誕。
因為戰爭從來都荒謬。
小時候看戰爭片,那都是男人的事情,打打打殺殺殺,英勇無畏保家衛國。如今的抗日片,也都是國家大義的宏大敘事背景為前提,展現歷史,展現情懷,展現高度。
沒什么不好吧。但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好像高歌歡慶背后的普通人,都成了那個時代的灰暗背景,沒有臉譜,沒有性別,沒有名字。沒有人記得,也沒有人關心。
那都是小人物,不值一提。
可《一把青》不是。臺灣出產的年代戲,刻畫戰爭背后小人物的悲喜一生。一個個手無寸鐵的女人,提心吊膽或者面目平靜地過日子,男人們大部分都死了,或者正在赴死的路上。
誰知道呢,死是一瞬間的毀滅,但活著的人要面對死亡帶來的一切——傷心、哭泣、痛苦及萬念俱灰。
但我們從來沒有正視過這些男人背后的女人們。戰爭從來不是女人挑起,但后果總是要她們承擔。
正如二戰之后的日本,女人被犧牲,充當戰敗國安撫勝利方的慰問品。
這是一部良心劇。在灣灣的言情劇式微的今天,這部劇難得的好,呈現中國現代史上最為沉重的一段悲壯民族災難史。豆瓣評價9.1,說是灣灣第一劇也并不為過。
滿屏的人文氣息。
我一直覺得好的作品,都是基于“人”這一前提而出發的。我們都是人,即使崇拜大人物大英雄,但我們還是要回歸到我們的小日子中來。
這場戰爭的雙方,也都是人。政見不同,成王敗寇,都無法改變其實他們都不是壞人。他們有血有肉,有自己的父母家庭和小日子,和普通大眾一樣。
這也是故事要告訴我們的吧——戰爭沒有勝利方,我們都為戰爭背負沉痛。
短篇才一萬字,卻改成三十集的故事,不容易。
文字最后寫朱青,一位曾經因為丈夫的死而要死要活的年輕太太,最后成了一個再次聽到噩耗而猶自涂指甲油的婦人。
不施脂粉,依然年輕爽朗,雙頰豐腴,肌膚緊滑。外人看了,已經找不到什么話可以來開導她。
她還在唱《東山一把青》。
心上一把青,不復舊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