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只知道讀書的好,但你可知該如何選書?
常聽聞別人說要多讀書,書中自有顏如玉等。嗯,這些我們都知道。
這不,學校圖書館書挺多的,我便給自己立下一學期看30本書的目標。可是,圖書館的書實在太多,看得我眼花撩亂,都不知道要先看哪本好。一會兒看看小說,一會兒又看看傳記。每次去選書對我來說是個大工程。
后來,漸漸地明白了選書也是有學問的。選書分兩種:一種是選名著類,另一種是選學術類的。記得民國時的一位女作家說過:我只讀過去的名著,現在出版的書我是很少看的。
名著為什么會成為名著,它是有它的原因的。時間像一把篩子,在歲月的流逝中,把精華都篩選出來,供后世享用。世上的書浩如煙海,可真正值得一讀的并不多。而這些值得一讀的“并不多”類的書就是經典名著。
讀千本言情小說還不如去琢磨一本名著。
不管是哪一領域的書,不管是經濟,音樂還是什么,都有那么幾部經典作品的。而這些個作品往往濃縮著該領域的最高級的智慧。
還有一類是學術類的,它有很強的專業性。這一類書籍在我們寫論文時是必看的.
2.拆書真的是理解書的好方法嗎?
最近流行拆書,我也被這股子潮流帶動。也要來拆書。以為拆書是一種可以看書又快又理解透徹的好法子。其實不然,它只是把顯性知識更加顯化,直觀化而已。
在拆書時,要學會將書中的顯形知識轉變成自己的隱性知識,再將自己的隱性知識轉變成顯性知識并記錄下來才是最重要的。這就是所謂的將書中的知識轉變成自己的知識的過程。這也是一種看書的思維。
3.應學會快速閱讀
所謂速讀就是我們平日里說的一目十行這里的快速閱讀可不是大家所謂的略讀和粗讀。速讀是指快速地逐字逐句地讀,同時還能理解書中的內容。
速讀是個技能,不是學問。并不能單靠理解概念就能掌握的。這需要經過一些刻意練習訓練一段時間才能掌握。
掌握速讀,就可以像那些個名人一樣,一年看200-300本書是不成問題的。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了獲取知識的效率,提高了個人自身的知識儲備,這不正是我們看書的最初目的嗎?
好啦,關于讀書這塊一共三點:1選書,2理解3速讀。看書是個好習慣,看好書是個好方法,會看書是個好思維。
還望各位讀者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