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父母都是為了滿足自我的“內在小孩”的需求,把自我的這種的需求折射與實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并覺得自己給孩子的是世上最好的一切。誠然,你給的是你以為最好的,不過不是孩子最需要的。就打個簡單的比方,我自己一直喜歡吃肉松面包,所以一開始每次總是給孩子買這種口味的。但是孩子并不喜歡,他要巧克力或者香腸的。但是我認為巧克力太甜,香腸不新鮮不健康。其實自己也忘了肉松也不是新鮮的。
抗挫能力差-自我效能感,是因為父母沒有讓孩子在他敏感的時期沒有給他足夠的空間和自信去完成某些體驗。總是害怕孩子受傷,受苦是天下父母心之常情,但要記住的是讓幼小的孩子是探索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幫一個16個月拿幾米遠外的球很簡單,但父母能幫一個16歲的孩子交友、學習談戀愛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