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在研究出境游的相關事宜,因此每天都在上很多國外網站。除了AirAsia、Jetstar、NorAir、BravoFly這些國外機票查詢購買網站外,帶給我很多驚訝和驚喜的則是Agoda、Airbnb、Booking這些酒店查詢預訂網站,輕松秒殺國內同類站點,基本上毫無還手之力。
出行類別分為商務和休閑,根據(jù)出行類別為你精準推薦相應的酒店。這個功能國內的幾家酒店預訂的網站貌似都沒有,難道國內不適合用這個做分類?另外,住客選擇也有快捷菜單,1位成人和2位成人,估計這兩個選項就已經滿足了80%的用戶,二八原則在國內產品中基本都沒有好好利用,國內的PM想的是盡可能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所以就把產品做得越來越繁重。另一個極端,就是把產品做得極其簡潔,很多方便用戶的設計通通都干掉了,因為能夠滿足的用戶群體太少,全部都做了減法。
當你進入搜索結果頁面的時候,右上角會顯示一些重要數(shù)據(jù),比如多少人訂了這些房間,這些房間的價格是否便宜,你可以免費取消訂單或者享用早餐,等等。很多溫馨提示在右上角一閃而過,這種交互不僅不用占據(jù)頁面大量的空間,而且還會起到足夠的提示作用。這幾天,我發(fā)現(xiàn)國內已經有網站copy了這種交互。
其實,如果為了更好的突出差距應該放上一張對比圖,那么就一目了然了。這里暫且不放了,大家可以自己腦補一下,想一下上圖搜索結果中的哪些內容是國內網站不具備的。收藏人數(shù)?當前瀏覽者?最新預訂?這些數(shù)字或者說內容,你不感興趣么?國內網站為什么沒有?
除此之外,再看這個頁面的色彩。雖然用了至少4種顏色,但并不顯得混亂。綠色是提示,紅色是警示,深藍和淺藍也分布得很合理。這樣的搜索結果列表,不是一目了然么?你再腦補一下國內酒店搜索的結果,會有這么清晰?
上面這兩幅圖也是如此,多種顏色在一起,頁面卻很清晰,該重點突出的全部有突出,很醒目,基本上一目了然,且頁面不混亂。為什么國內的很多網頁,要不就一成不變的單色,要不就顯得十分混亂呢?這是國內PM、UI、UX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頁面的顏色搭配絕對不是那么簡單的問題。
除了顏色,文案也是國內網站的很大問題。越來越多的噱頭和沒有節(jié)操的文案遍布國內網站,甚至連“二折起”的“起”字現(xiàn)在都被省略了。再看看國外的網站,每一個字都是清晰的。價格包括什么?價格是幾晚的?是否包括早餐?預訂后可否取消?什么時間可以免費取消?包括房間剩余數(shù)量和房間圖片,也都很清晰。
相比起來,國內網站為什么把這些數(shù)字和內容都進行模糊化呢?能不能有點節(jié)操?
注意到上面這個頁面那一行綠色的提示了么?“馬上開始安全預訂,只需2分鐘!”,這里有2點要注意,其一是“安全”二字,這是你在預訂酒店時最關注的問題。其二是這個“2分鐘”,國內網站會寫兩分鐘?它恨不得寫2秒鐘!什么5分鐘寫一篇游記,什么10秒鐘注冊新用戶,你真的敢這么寫?你真的能在這個時間內完成?一百個人有1個可以完成你就敢這么寫?別人寫10秒鐘,你就得寫8秒鐘是么?
還是上面說的問題,國內網站太不誠實,PM的節(jié)操真是碎了一地。
評價是另一個值得說道的地方。Booking.com上面對每家酒店的評分都有多個維度,包括清潔、舒適、地理位置、設施、員工、性價比、WiFi這幾項,在你評價的時候可以針對不同維度打分,這有一些像taobao的評價,但絕對比taobao的商品評價還要具體。為什么國內的網站最多就是一個1-5星的選擇呢?用戶需要通過多個維度去查看一個酒店的好壞。
另一點,評價人都會被幾個標簽標識出來,包括旅行類型、住客類型、房間、居住時間,這里你可以類比taobao服飾類評價的身高體重,當然這要比那個更科學。同一個酒店,不同房型評價肯定不同。面對同一間房,情侶和孤客評價也會不同,就更不必說抱著休閑還是商務的態(tài)度了。就像taobao里同一件商品,屌絲和高富帥對它的評價肯定是不同的。
除此之外,這個頁面還有一個體驗很好的地方,就是會優(yōu)先把與你同國籍的評價列在前面。國內的大數(shù)據(jù)做不到這一點么?不能根據(jù)訪問者的身份優(yōu)先顯示訪問者更感興趣的評價么?比如我是一個胖子,我在taobao看服飾評價的時候就想知道胖子對它的評價,你給我看瘦子的評價干什么?國內,精準推薦要走的路還太長,別再輕易說你做的是精準推薦了。
最后,再看看預訂確認的頁面。黑色的懸浮窗是鼠標移動到確定按鈕上自動跟隨顯示的,“還差一步就能完成此次預訂”,“明智的選擇!享受您的住宿吧。”這兩個文案和出現(xiàn)的交互方式都值得國內網站學習,至少我還沒太在國內網站的確認按鈕上看到類似的交互。
還有這個按鈕的文案“以60美元預訂此客房”,清晰明了,估計放在國內,差不多就是“提交訂單”四個字草草收場了。
不想寫競品分析或者產品調研,我也沒有深入研究過酒店行業(yè)和相關互聯(lián)網產品,只是在自己使用的過程中偶然看到一些地方,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截幾個圖吐槽一下而已。
我其實一直不反對產品方面C2C(Copy to China)的行為,也確實有太多可以Copy的地方。做產品,我也很認同“抄越”二字,不抄襲,何超越?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