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不是只為了給人欣賞。正如花開的理由,不是為人觀賞,縱使生于偏塵一隅,無人賞,花照樣開放自如。
寫作是一段修心的旅程,一段寂寞困苦,荊棘叢生,又鮮花著錦,妙不可言的的旅程。
多少人如我,是這個漫漫荊棘中的滄海一粟,又有多少人在文字的蝕骨甘甜中而無法救贖,是的,愿永不要從文字中被救贖。
雪小禪在《厭倦的氣息》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寂寞風(fēng)暴無處不在,侵略似強(qiáng)大軍隊(duì),我愿意在寂寞里潰不成軍,丟盔卸甲,只想找一件東西能夠附體。所尋結(jié)果,并無他物,只能是文字——我愿意這個帶有巫氣的東西充盈了我,任憑韶光賤。”
是啊,任憑韶光賤,我只愿意作一個民間素人,在“流光容易把人拋”里,不論光榮與哀愁,只愿,只愿這樣永遠(yuǎn)侍奉著文字。
朱天文也曾說過,“用寫,頂住忘記”,感動之余,你會不會熱淚盈盈。世間多少紛繁事,縱使美好也難抵時光消。若用文字記錄那心頭點(diǎn)點(diǎn)滴滴,美好便是塵世最永恒芬芳的一朵,于寂寞無人之夜,襲你滿身,滿心的郁香。
在看董卿主持的《朗讀者》時,曾被這樣一個父親感動。因?yàn)榕涯娴膬鹤右鹆怂嗟乃妓?,那宿命般輪回的因果,是他無法逃遁的承受。所以,他走上舞臺為兒子朗讀,也為天下所有的父子朗讀。
那是飽含多少心酸和熱淚的一封信,而信中的每個文字,又寄托了父親多少對兒子的愛。那文字是船,是帆,載著父親駛?cè)肱涯鎯鹤泳靡殃P(guān)閉的心海。
他是著名作家——麥家。
麥家有一句人生格言,并把這句格言放在了信的末尾,他說:“兒子,想家了就讀書吧,讀書就是回家。”
那一刻,如雷轟頂,那一刻,久遠(yuǎn)的漂泊,成了碎了的冰,融化成一灘柔軟的水漬,是淚,又不是淚。
讀書就是回家,那么寫作呢?寫作更像是回家吧。
漂流太久了,多想拋去工作,拋去奔波和追逐,回到那只能遙遙相望的家。
如果知道,長大了就是離開家鄉(xiāng),離開父母,離開所有所有熟悉的一切,還會不會不珍惜,將那幼時的刻刻叮嚀,輕易踐踏入塵泥?
感謝文字,作我通往家的舟車;感謝文字給我機(jī)會,去表達(dá),去宣泄,去流浪,去翱翔,去回憶,去體味,去洗禮……心,再不做世俗的奴隸。
所以,寧愿永不放棄,否則,愛也無從說起。
所以,就這樣寫下去吧,好像從來不需要別人欣賞一樣;堅(jiān)持吧,好像從來沒被嘲笑過一樣;加油吧,好像今天是末日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