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端午到,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還有龍舟節、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等二十多個別稱。端午節是我們國家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以及飲食等為一體的民俗節日。
前十多天就有了端午節的氣息。路上經常能看到很多賣粽葉的,前幾天發現人流量多的地方,有賣各種各樣五彩繩的。
五彩繩編織的非常漂亮,有小粽子的,有各種卡通圖案吊墜的,還有小鈴鐺平安鎖之類的。繩子還是以鮮艷奪目的大紅色為主,配上其他顏色的彩線,編織起來好看得讓人愛不釋手。
大人看了都不忍要買個戴在自己的手上,小朋友看到了更是喜愛得不得了,總要停下來挑選半天,個個都舍不得放下來。
學校附近,放學路上都有很多賣五彩繩賣粽葉的,前天我買了一束艾草回來掛在了門旁,端午的腳步已然到來。
關于端午節,從古至今說法不一,最初是祭龍和夏季驅邪祛瘟的節日,后來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伍子胥等歷史人物的節日。最深入人心的說法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吧。
關于端午節的風俗主要有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飲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吃咸鴨蛋、以及粽子等。
端午節習俗豐富多彩,最常見的大概有以下幾種:
吃粽子和咸蛋
端午節我們那也叫五月端,好像從記事起,每到端午節,就會吃粽子和咸鴨蛋,有時候還把整個大蒜頭埋在草灰里燒熟了吃。
小時候不知道為什么要吃粽子,就是喜歡吃那包著各種餡料的糯糯的粽子。
賽龍舟
賽龍舟相傳是古代楚國人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如今賽龍舟已成為一項體育活動。
掛艾草和菖蒲,人們會在端午節這天掛艾草和菖蒲,小時候我們家每到端午節都會在窗戶上門上都別上艾草,有驅邪避疫的說法,寓意安康,同時也有助于殺菌防菌。
戴五彩繩
好像在記憶里,一到端午節,大人們都會給小孩子手臂上腳踝上系上彩色的絲線,我們也叫耍線,寓意著吉祥如意,也有驅邪避災的作用。這也是大人們對孩子平安健康的寄托吧。
此外端午節還有浸龍舟水、吃龍舟飯等多種習俗。這些習俗體現了人們對祖國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也豐富了節日的內涵。
端午節各種各樣的習俗,端午辟邪一說至今仍然存于人們心間。說到底,是寄托了人們祝福安康的心愿吧。
農歷五月,也是流行病多發的時候,人們會希望通過喝雄黃酒、掛艾草、燒菖蒲等方法,來預防和消除不好的東西,所以“安康”是人們最深的心愿。
一歲一端午,端午今又至,千里歸途粽(總)是情。在這樣的日子里,愿所有的家人和朋友們歲歲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