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相信,文化與精神之間有種莫名的契合,就像工匠注入工藝品中的每一縷心血與用心,一雕一琢,一筆一劃,每個刻度,每條勾勒的刀鋒,都與器具的叮鈴嗵咚,產(chǎn)生一種共鳴。這種共鳴不會因為時間消逝,反而會因為歲月的積淀,越發(fā)顯得濃重而令人心懷崇敬。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歷史文化,我覺得那些古韻是那么的令人驚嘆,那些古人的智慧,古人的哀詩悲詞,愛恨婉轉(zhuǎn),豪邁灑脫,恩怨別離,離我們的生活那么近,近到只差一個空間維度的距離。你腳下的青石板路,你輕聲細吟的歌賦,你指尖透過空氣撫摸到的景德鎮(zhèn)的瓷器上的花紋,你抬頭仰望青苔遍布,粗糙不平的古城墻。仿佛自遠方傳來一聲悶悶的寂寞的鐘聲。它輕輕觸碰你的心靈,跨越千年只為與你相遇。
多少人對歷史心懷信仰,現(xiàn)代容易浮躁的文明下,那些古跡被翻新,被重修保護。這本該是讓人開心的事。我卻感覺有些難過?;艘惶斓臅r間,興致沖沖地去看詩人筆下的十里秦淮,烏衣古巷。啊,那種跟歷史的交流,簡直讓人感受到偉大和不可思議。我摸摸那邊的青磚,這邊的石像,我覺得一切都像是一種緣分,就好像與古人交叉在不同的時空同時存在。 ? ?但是,這種興奮,逐漸沮喪。那些名勝古跡都需要付費才可以進去瀏覽觀賞,我雖然遺憾,但不會覺得很失望。卻被朋友告知,現(xiàn)在的秦淮河不再是以前的秦淮河。我看到很多現(xiàn)代文明與古文明的沖突,就像是它在那里,因為歷史,變得模糊,我們?yōu)榱丝辞逅臉幼樱桃鈱⑺妮喞置枥L了一遍,清楚是清楚了。它卻失去了歷史賦予它的痕跡,它的古韻。
我們的秦淮,旁邊古風的建筑,都是各種店鋪,奶茶店,小吃店,飾品店。我們的秦淮,水上不僅有仿古的游船,還有油水的污漬,廢棄的包裝袋。我們的秦淮,沒有了風塵歌女凄哀婉轉(zhuǎn)的后庭花,有了嘈雜熱鬧的人群的流流轉(zhuǎn)轉(zhuǎn)。沒有了倒映萬家燈火的青幽幽的靈水,有了深暗暗的折射油光的長河。
我看到烏衣巷口,那口古井無波無瀾,像是一個老友,見慣了來來往往的人流,已經(jīng)沒有了深沉的嘆息,只剩下默然無語。 ? 我們總是說要保護我們的古址文化,也一直盡最大的努力去重塑和構(gòu)建我們的特色古韻,可大多時候,我看到更多的歷史已經(jīng)和現(xiàn)代相兩融,我已經(jīng)難以覓尋那種純粹的歷史,哪怕是一片破瓦,一點殘留的字跡,哪怕是一丟丟沒有一點現(xiàn)代的痕跡的文化的出現(xiàn),我們大概都會在那一瞬間因為它的存在和與我們的相遇而熱淚盈眶,這大概就是歷史的血脈傳承。
我很感恩我們大多數(shù)人對于歷史都是抱有保護和傳承之情。但我也痛心,在我們現(xiàn)代文明之下,對于古文化的改造又何嘗不是一種傷害。 大概這也是讓人無可奈何的事,我渾渾噩噩地走過那些地方,感覺到的只有耳邊,持久不散的冷風,和腳下仿佛永遠走不到盡頭的所謂的古巷。
?大概歷史總歸要學會適應現(xiàn)代,大概現(xiàn)代的發(fā)展也總會試著去保護我們的古韻。不管怎么樣,我希望我們都能抱著一顆敬仰的心,面對古址,感懷我們的歷史。而不是在人來人往的歷史遺址中,追尋自己的舒適。我希望我們面對歷史文化,更多的是在其中學會沉淀自己的感情,尋找一方心靈的凈土,而不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