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讀完了《跟小賢學運營》。這本書比較全面而系統(tǒng)地闡述“運營”這個職業(yè),很值得推薦,印象中這樣的書還真不多。
小賢在前言中也說了,按照你自己的需求來讀這本書,如果學到一兩個點、能運用到工作中去,那也是賺了。
于是,我結合自己的工作,選取了對我來說最有啟發(fā)性的三個點來思考。
一、初級和高級的區(qū)別
運營是一個比較新的崗位,所以很多東西——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都還沒有完全形成體系。這是一個人人有份參與的時刻。
初級:做零碎的事情,不成體系;
高級:技能、資源、信息、思維,以及產(chǎn)生的價值都在更高的量級上。
我曾經(jīng)在知乎上抱怨說:做了兩年運營,成為了PS高手......然后得到一些人的贊同。
其實,我只是“在運營的崗位上打了兩年的雜”,而不是“做了兩年運營”。
運營是一件非?,嵥榈墓ぷ?,碎片化、難以找到重點。但并不是說它就沒有重點。
我做的新媒體運營,每天最頭疼的就是寫內容、找素材、排版、標題......但這只是運營工作中比較小的一個分支。
我苦練軟文寫作,發(fā)現(xiàn)要寫好就得先了解產(chǎn)品;了解產(chǎn)品,就要像產(chǎn)品經(jīng)理一樣,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
寫好了軟文,發(fā)現(xiàn)僅僅靠內容是很難吸收新粉絲、促進活躍度的,還需要做好內容運營;而這又是新運營崗位的分支之一。
做好了活動,我發(fā)現(xiàn)靠活動和內容,也不能促成更多的活躍度,活動后還會有一波下降的趨勢。
要設法留住和轉化粉絲,還有用戶運營需要學習......
二、如何成為高級運營
初級運營就像是在一片混沌中摸索,而高級運營就像坐在直升機上、擁有“一覽眾山小”的視野。
我覺得,從初級運營到高級運營,是一個“學習力”的進化過程。如果說,初級運營是碎片化學習,不斷尋找干貨以便解決眼前燒眉的問題;高級運營則是在建立了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通過閱讀、實踐、分享、復盤、總結......不斷提高和鞏固。
前者想得最多的是“明天推什么”,后者則是在思考“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做才能達到預期”。
如果我們具備了自己的體系,那就在做內容的時候就能夠思考活動運營和用戶運營的事情了;就知道自己目前做的事情,有多大程度上能夠影響推廣運營的結果。
這個步驟,只是靠讀書是沒什么用的,畢竟每個人的運營都不一樣。從別人的干貨和書中,了解別人的運營模式,然后結合自己的運營項目來思考,每天總結改進,這是最耗時也是最快的學習方法。
三、小產(chǎn)品和大產(chǎn)品的區(qū)別
小產(chǎn)品:不斷實驗、快速出活
大產(chǎn)品:單點做寬、垂直做深
我在大公司的時候,運營都是按照流程在走的。當我們推廣一個產(chǎn)品、圍繞一個創(chuàng)意點進行策劃的時候,就有一個完整的推廣矩陣——推廣手段有哪些?1.2.3.4列出來;推廣渠道有哪些?1.2.3.4再列出來;推廣時間節(jié)點、資源有哪些?繼續(xù)列出來......
然后,哪個部門、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都比較明確(雖然常常不可能按照計劃的時間節(jié)點來走,但大致流程還是有的);
而我在小公司的時候,又是另外一個樣:我們的運營總監(jiān)每天都要想N多個創(chuàng)意點子,然后馬上安排大家做起來,要么一兩個月就能變現(xiàn),要么就不做下去了。因為新的點子很快就能產(chǎn)生。
如果說大公司需要單點做寬(一個點子,很多渠道和手段)、垂直做深(抱定一個方向,不斷迭代改進);那么,小公司更多是為了靈活探索(幾乎每天都有新點子產(chǎn)生)、快速出活(完成一個產(chǎn)品、迅速變現(xiàn))。
這本書涵蓋的內容比較廣泛,小到一篇軟文的標題,大到整個運營的體系和流程,都有涉及;但缺點是很多主題沒有深入地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