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現在,過去,現在。
這是電影《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敘事順序。
從過去到現在,畫了一個圓圈,隨著王耀在結尾處的一聲槍響,終于讓個圓舞曲完成最后的閉合。
麗川面露笑意的躺在一片紅色的浴缸里,王耀抱著麗川的骨灰躺在烈日的沙灘里,他們是一對戀人,相愛到底,為愛而死,由死向生。
1
當我試圖為他們的愛情尋找一種合理時,我發現附加進去的更像是臆想得來的多余。
王耀是海水。
他的容納和直面,讓一切在他面前變得理所當然,毫無保留的人生信仰,如海水一般生猛而熱烈。在無論是他自稱的這份皮條客的工作,還是與麗川的愛情,都是他“適者生存”的汪洋里,不斷激起的朵朵浪花。
他像一個舵手,與撲捉到的浪花搏斗,以尋求來自海底的片刻寧靜和踏實,哪怕只是一點點。 而麗川是火焰。燃燒并不一定都是為了完盡,要想火焰一直跳動,必須得有保留。
麗川懂得其中的分寸。
她懷有一個女人對于情愛的幻想,卻不得不直面剔除血肉過后的骨骼,最后活成了王耀。
緊握著膈手的愛情的麗川,在一次次期待與絕望中盤旋,拿不起,也放不下,只有反復閃爍,不敢懈怠。 海水與焰火當然不能相容,但它們可以共處,以便散發出相互挑逗卻又各具滋味的美感。
可偏偏海水與焰火的愛情有無限的想象力,于是他們只選擇了最為激烈的一種存在方式,在相互揪斗撕扯中,不斷逼近情愛的承重限度。難得遇到的好對手,只好帶著興奮熱烈試探出一個高下。
可是,愛情里面是否存在你死我活? 當爭奪出勝者以贏家的姿態想要炫耀果實時,才落寞的發現這場情愛原來是兩個人的游戲,輸贏的前提,是愛情雙方都能存活,一直保留進入的資格。而只剩下一個人的情愛追逐,如何是好。
也許只能走到終結,像是書寫故事到了最后一頁,合上書本,便是故事完結。
還好我們都留有回味。余音繞梁給了我們重新進入故事的機會,這一次,我們并非故事的參與者,感同身受未免濫情。我們可以是旁觀者,循跡其中,試圖更為智慧的逼近這個愛情的真相。
2
麗川的出場是一朵潔白的蓮花,目睹自己的意中人成為被照耀的最青翠的那盞蓮葉。
她在海邊,在巖石,在一條廢棄的船上開放。穿著白色裙子的麗川,走入了王耀帶給她的宇宙。而綻放的蓮花中,一直隱藏著骨子里的野性之美。她對愛情的生猛與韌度,一點也不輸給她的愛人王耀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
于是麗川可以去當誘餌,可以在痛失孩子后依舊面帶笑意的復仇,也可以嫁給愛人的兄弟,只為賭一次輸贏。直到最后躺在浴缸中,感受著死亡的快感與疼痛。當彌漫開來的血絲纏繞進透明的水中時,發生的相互咬合蔓延至整個浴缸,暈開著,流動著。那一刻,麗川也許感受到了海水的溫度,像是躺在愛人的懷抱里,被包裹的安全而溫暖。
王耀是一個痞氣十足而又理直氣壯的皮條客。
他之所以讓自己看似強壯堅韌,是因為他有自己的生意美學。當他逼問每一個嫖客內心深藏的秘密時,對他而言,那是無限可能散發的想象魔力。生活的美好來自于無限的想象,他想沒有感情的活著,只對生活留有幻象。他喜歡這樣,他以為可以一直這樣。
可這并不是真相,真相是他一次次敲詐之后陷入的巨大空虛,因為他簡單逃避掉了生活中的所有情感。這么看來,他和為了逃避孤獨的嫖客,并沒有多大區別。
于是麗川成了王耀所有逃避的化身,麗川是王耀的全部感情。當他從嘴中擠壓出“說你愛我,假的也行”時,他已經對自己柔軟的部分有所察覺,并且做出妥協,盡管只是粗暴而簡短的言語。而此后,言語便一次次的出賣了王耀。
“我恨你。”麗川說。
“恨我就對了。”王耀答。
“你為什么要騙我?”麗川說。
“你覺得我值得信任嗎?”王耀答。
“我要殺了你。”麗川說。
“要殺我,就刺過來吧。”王耀答。
“你不就是想要知道我愛不愛你,等你死了,我就告訴你。”王耀最后一次回答麗川。
在話趕話的逼問中,他以為只要將麗川傷害到底,他就可以一直生猛而無畏的活著,他就能夠在他幻想的國度中馳騁稱霸,他就有理由對現實不屑一顧。可偏偏注入愛情的生活注定不會如往常,更何況遇到了一個相當的對手。
當他在自己熱愛的行當中,再也無法得到敲詐的樂趣后,他便失去了自己仰仗的正當性。而這一切,只因為麗川的存在。即使他毫不猶豫的改造著那朵潔白的蓮花,可終究還是逃不開感情的魔力,像是之前樂此不疲于想象的魅力一樣。
3
大門敞開的伊甸園終究關不住兩朵盛開的靈魂。
海邊,是電影中一個寓意深長的象征,開頭與結尾呼應的正是這片海灘,這里有他們小心安放的自我。
王耀和麗川的愛情在這里發生,在這里留下最純粹的部分。王耀和兄弟的義氣,也在這里鋪陳開來。當那條擱淺的破船被點燃時,他們靈魂停靠的堡壘也一并燃燒,留下的是失措茫然的告別。
但實際上,早已交錯媾和的情愛,即使沒有了爭辯,也無法抽身離別。
“我愛上你了。”王耀說。
“你就不怕我死纏著你嗎?”麗川答。
影片的開頭這樣預言。
果然,麗川為了王耀的愛,糾纏到底,她死在了這份愛中,卻得到了最初的希望。因為她的愛人最后也同樣獻身于這份獨一無二的愛中。
王耀抱著麗川的骨灰,踏實的躺在沙粒中間。 依舊是那片海,浪花還是從天際邊涌來,像是藍天里掉下來的幾絲云彩。然后,沉默的海灘里,尖厲的槍聲響起,有個人終于對愛臣服,向著愛的新生而去。
愛不一定是沒人能了解的東西,但愛一定是永恒的旋律。
于是,看完《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后,我承認電影里所描述的愛情模式在生活中并不常見,它成了探索私密情感的一種可能,好讓觀者明了愛情中的豐富和無法言說。因為面對紛繁的日常,相互撕扯較量的情感有時過于奢侈,大多數人會選擇知難而退。
海水與火焰般碰撞的愛情,是一次對愛情本身的復仇,以此由死向生,留下純粹而圣潔的情愛種子。
要死就當然要死在你手里,因為只有你懂得全部的愛恨情仇,不用訴說;因為只有你值得這樣的歇斯里地,絕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