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文章,育兒探討,學生家長的教育經驗實錄,分享兒童教育的經驗,關注媽媽自身成長。
小學教育,二年級男孩的故事
平平媽媽沒有想太多,以為《尋夢環(huán)游記》是講男孩和音樂的電影,肯定適合兒童觀看,就一家三口高高興興地去觀影了。
平平通過參加戶外運動項目,膽子變大了點。平平媽媽抓住機會,這幾天一直對平平講,“很多事情都不可怕,試過就知道了,你是在害怕自己的害怕。”
平平雖然理解了媽媽的話,但還是說,“可怕的東西有很多啊,《尋夢環(huán)游記》我看了就很可怕。”
前段時間,迪士尼電影出品的《尋夢環(huán)游記》在本地上映,平平媽媽看了影片介紹:一個鞋匠家庭出身的12歲墨西哥小男孩米格,自幼有一個音樂夢,但音樂卻是被家庭所禁止的,他們認為自己被音樂詛咒了。在米格秘密追尋音樂夢時,因為觸碰了一把吉他而踏上了亡靈土地。米格和落魄樂手埃克托在五彩斑斕的亡靈神秘世界,開啟了一段奇妙冒險旅程的故事。
平平媽媽沒有想太多,以為是講男孩和音樂的電影,肯定適合兒童觀看,就一家三口高高興興去觀影了。
沒想到,該片的靈感源于墨西哥亡靈節(jié),15分鐘后,當畫面第一次出現骷髏的時候,平平就驚慌地“啊”了一聲。又15分鐘后,小男孩米格來到了絢麗的亡靈世界,畫面全是亡靈造型。平平終于忍不住捂住了眼睛,“太可怕了”“我不想看了”……雖然影片配樂很優(yōu)美,對大人來說,是很有感受的觀影體驗,但畫面對孩子的沖擊力還是大了點,考慮了一會兒,平平爸爸帶著平平提前退了場。
平平媽媽看完影片,找到了在大廳捧著爆米花有些驚魂未定的平平。
“平平,這部影片就是亡靈的樣子有點別扭,其實內容挺好的。人從出生到成為亡靈,一世芳華,構成了一段段奇妙的人生旅程。而墨西哥的習俗和我們中國不一樣,他們在亡靈節(jié)就是喜歡通過玩骷髏玩具來懷念逝去的親人們。”
“我們中國有亡靈節(jié)嗎?”
“有啊,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是去世的人來看我們——祭祖,清明節(jié)是我們去看去世的人——掃墓。這部影片講什么你知道嗎?”
“知道啊,去世不是真正的消失,被活著的人忘記才是真正的消失。”
“非常好,就是這個意思,其實影片最后有個大翻轉,歌神不是米格的曾祖父,落魄的樂手埃克托才是,歌神剽竊了埃克托的作品。”
“那壞人歌神受到懲罰了嗎?米格回來了嗎?”
“當然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世上沒有什么可怕的東西,只有好人和壞人,我們去吃美食吧!”
平平媽媽有點后悔,《尋夢環(huán)游記》這部影片雖然不錯,但是對平平這個年紀來說,還是超出了承受力。平平媽媽擔心亡靈的骷髏畫面,會給平平造成陰影,讓平平變得更膽小。
膽怯心理大多數是后天形成的,造成孩子膽小的源頭在家庭,在于父母不恰當的教育。
此后,平平媽媽盡量開導平平,讓孩子不要被恐懼、害怕包圍著,明確告訴孩子,世上沒有什么惡魔、亡靈,并讓家里人都不要嚇唬孩子。
拋開《尋夢環(huán)游記》這部影片不談,現在有許多孩子很膽小,總覺得周圍有許多可怕的東西。有心理專家認為,膽怯心理大多數是后天形成的,造成孩子膽小的源頭在家庭,在于父母不恰當的教育,如果父母不提高重視的話,可能會讓孩子終生懦弱,膽小怕事。
父母不當的教育造成孩子膽怯的原因主要有:
一、經常恐嚇孩子。
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經常用“讓警察抓你”“讓醫(yī)生給你打針”“讓怪物叼走你”等不當的恐嚇來嚇唬孩子,這樣做不僅會讓孩子變得膽小,還會讓孩子對警察、醫(yī)生等職業(yè)有很深的心理陰影。
二、開不適當的玩笑,故意制造可怕氣氛。
有的父母充滿“惡趣味”,故意關掉燈光,營造陰森可怕的氛圍,對于年紀比較小,承受力比較弱的孩子來說,這樣做會帶來長時間的心理創(chuàng)傷。
三、總是訓斥孩子。
有的父母非常嚴厲,對孩子過于苛刻,孩子稍有差錯就大聲訓斥,嚴厲批評,不允許孩子有半點自由。在這樣專制的家庭中,孩子會變得膽小怕事,唯唯諾諾。
四、過分嬌慣。
有的父母把孩子捧在手心,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對孩子過分嬌慣,導致孩子能力弱化,地位高了,膽子小了。
五、灌輸弱者心態(tài)。
有些父母認為自己“混”得一般,總說“咱家沒什么本事”“你爸媽就這么沒用”,父母過分渲染自卑情緒會讓孩子感覺低人一等,變得懦弱。
六、失敗后的嘲笑。
孩子失敗后,父母不加以安慰、鼓勵,反而冷嘲熱諷,或者嚴厲批評,這會讓孩子害怕考試、害怕競爭,從而喪失奮斗的勇氣。
有些父母為了安全,把孩子關在家里,造成孩子缺少和伙伴們的交流,不僅孩子膽子越來越小,長大后也會不善于和人相處,不善于交際,甚至孤僻。
“媽媽在進步”認為,父母想讓孩子不膽小,首先不能讓孩子說“我不行”,應該告訴孩子,誰害怕受苦,誰就已經因為害怕而受苦了。
有的父母為了防止孩子發(fā)生意外,往往采取限制孩子行動的做法,很少讓孩子親自去嘗試、去體驗生活,慢慢養(yǎng)成了孩子懦弱的性格。
為了克服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父母應該讓孩子大聲地喊“我不怕”“我能行”……經常給孩子灌輸進取、勇敢的精神。
一、講一些勇敢者的故事。
二、鍛煉孩子勇敢面對所懼怕的事物,鼓勵孩子參加具有挑戰(zhàn)性的體育活動,放手讓孩子去歷練,在反復的實踐中培養(yǎng)膽量。
三、讓孩子享受到勇敢?guī)淼目鞓贰?/p>
四、父母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一定要注意這些,有些父母為了安全,把孩子關在家里,造成孩子缺少和伙伴們的交流,不僅孩子膽子越來越小,長大后也會不善于和人相處,不善于交際,甚至孤僻。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在群體中學會勇敢,學會社交,學會愛,學會表達自己,學會責任感和道德觀。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或游戲,并鼓勵孩子擔任團體領導,鍛煉孩子的組織能力和統籌能力。在這期間,孩子的能力會得到提高:
◆學會理解同伴的情緒
◆學會寬容
◆學會關心
◆鍛煉膽量
平平的故事還再繼續(xù)。如果您想一起探討兒童教育的問題,請關注“媽媽在進步”。
教育的本質是什么?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質是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只有媽媽做得好,孩子才會成長得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