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道長是名思維販子的《為什么有的人可以通過獨立思考改變命運,但多數人卻不行》,一些在生活中困惑的地方漸漸清晰了。
生活在一個相對閉塞的小鄉鎮,我一直想逃離這種無所事事,過一天算一天的日子。我想改變命運,不想隨波逐流。
作者指出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是“確定性-不確定性”的差別。他認為更厲害的人,其實就是比普通人在某個領域更確定很多。這打破了我原有的認知,我一直以為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身份、地位和財富。仔細想想,改變命運,就是把生命變得更確定一些。如何不確定變為確定?
1.深刻認識自己
作者書中列舉了三種思維類型的人。
頭腦空空者———“現在確定,將來不確定”。大家熟悉的阿甘,不習慣思考當下,也更少思考未來,只把現在日子過好的人。
夸夸其談者———“現在不確定,將來不確定”。想法多,口號多,做事只有三分鐘熱情,不斷更改興趣愛好,不斷跳槽,把生活搞得一團糟;或魯訊筆下的阿Q,搞不定一切,又愛找理由的人。
獨立思考者———“現在確定,將來確定”。有遠大目標,同時也有清晰可執行計劃,每天也如修行者一般為持續熱情去做的人。如喬布斯,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壽司之神等。
我有時是個頭腦空空者,有時又是個夸夸其談者,卻從來不是獨立思考者,所以我對不確定的未來有種深深的焦慮。
2.練習獨立思維。
作者把這些技巧化為逃離原始部落,通過三個步驟,建立真正的獨立思維。
第一步找到樞紐節點,即原始部落對外唯一的出口———峽谷上的木橋。作者用社交圈來說明。我們現在所呆的圈子,接觸的人都是相對閉塞的“原始部落”,要逃離這個部落,我們就必須跳出原有的圈子,而“樞紐節點”往往是社交達人,或掌握了許多資源的一些組織或平臺。要在某方面有所改變,就必須找出這個“樞紐節點”。
第二步認清事實,才能讓決策更加有效。作者稱之為逃生地圖。以事實為主,是人類最簡單的生存法則。
第三步找到“參考目標”,作者形容為“湍急的河流”。在湍急的河流中,因為擔心原始人的追逐,需要不斷想辦法加快速度往河流下游前進,才能盡早逃離叢林。
而在河流的運動軌跡都是相對的,這時就需要不斷尋找“參考坐標”,比如敵船的速度,或者參照前方標志性物體。
通俗地說,就是“比較”。主要包含兩個概念:一是對比,找出不同;二是類比,找出相同。
在這里個人粗淺地理解為,做同一件事情,面對比自己優秀的人,我們要找出的為什么我做得沒他好?我做的與他做的有哪些地方一致,他哪個步驟,哪些方面做得比我好?;面對新人,我們要找出自己有沒有犯相同的錯誤。
最后作者的結語指出,本來獨立思考是每個人都會的事情,但我們卻常常陷入思維效率低下的局面。大多數是因為我們很輕易的就得到答案,而且詢問的目的也只是征求對錯而已。
正如作者所說,不想積極認真的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樣的答案都沒用。
思維困頓,只是暫時看世界的角度比較單一,若能積極生活和感受當下,獨一無二的思想就是必然的產物。
喜歡作者引用的《解憂雜貨鋪》里的一句話:“面對一張白紙當然很傷腦筋,任何人都會不知所措。但是,不妨換一個角度思考,正因為是白紙,所以可以畫任何地圖,一切都在你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