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朋友圈很多人都在曬青島的照片,激活了我封存已久的記憶,那是三年前的事情了,算是畢業旅行吧。那時候我跟瑞瑞剛在一起,現在想起來,還感覺蠻甜蜜的。
那時候,學校回收了學生證,發了最后一次半價火車票的乘車優惠證明,我倆把乘車證明上的終點站寫上了青島,這樣從衡水到青島的車票就從78元直降為39.5元了。當時78元的火車票對我們來說,是很貴的,將近八個小時的火車,對一個第一次、一個第二次出遠門的我倆也是很難以忍受的,中途甚至還想在濟南下車著,還好碰到了濰坊的一對情侶,一路聊天打牌,才不覺得無聊。
去之前,已經查好,說火車站步行五分鐘就能到海邊,于是,趕緊找人問路,沒走多遠,一轉彎就看到了大海,第一次見到海的我和第二次見到海的瑞瑞都很激動,因為正處在熱戀,所以我是和跑的慢的瑞瑞一起到達的海邊。
什么一望無際這一套,說出來就沒什么新意了,海和海風真的能讓人頓時忘記自己的憂愁和煩惱,整個人都清爽了很多。我清楚的記得,我當時忘掉的煩惱是,我的畢業設計突然出了問題。之前我還很擔憂地問瑞瑞,“如果我畢不了業,你還要不要跟我在一起?”她竟然哈哈大笑起來。那時我真的低估了她要和我面對所有的勇氣。
瑞瑞也是第一次這么近距離看海,對于浪,她還是有些害怕,海浪沖上來一些海藻和貝殼,浪退去時,瑞瑞趕緊認真的撿起她認為漂亮的,浪來時趕緊后退或者像個孩子一樣,緊緊抓住我的手。有一次,一個浪頭沖上來一個特別大的貝殼,她看見后迅速的一把就把它抓了上來,然后傻乎乎地沖著我笑。現在,那個貝殼還在它的百寶箱里放著,她說,那是大海送給她的禮物。
不知不覺天已經黑了,我們去之前并沒有找住處,結果在網上找到的很多比較便宜的酒店都滿員了,現在想想那時候好傻,根本沒有打車意識,步行到處找住處,晚上十點了我倆還在街上流浪,后來將近十一點我倆才在一個街角找到酒店安頓下來。所以,在此建議:不管去哪兒,若是旺季,去之前最好先把住處搞定!
第二天吃過早飯,我們去了棧橋,很長的一個橋延伸到海里,終點是個小亭子,人特別多。橋上很多賣小東西的,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蓮花果。賣家對我說,很甜,就跟蘋果一樣咬著吃,八塊錢一斤,一個得有三四斤。這個東西我覺得還是不要買了,因為比起青島的大蝦,它有過之而無不及,蓮花果的故事我后邊再細講。
下午我們去了海底世界,以前只是在小學語文課本上見過這個詞,一直不知道海底世界是怎么一回事兒,這次有機會看看了,通票應該是130元,包括四個區,夢幻水母宮、海獸館、海洋館、海底世界。
夢幻水母宮真的如夢似幻,各種顏色的水母把自己的小傘一伸一縮,游來游去!
除了珊瑚水母之外,還有海膽,海星,海里的東西不帶“海”字的東西好像真的不多呢。海馬,海豹,海龜,海蜇,海蜇拌黃瓜是當地每個餐館都有的菜,還蠻好吃的,也不知道這些名字都是誰起的。覺得海星生的很神奇,而海膽,覺得好可愛啊,你們的眼睛都長在哪里呢?
海洋館的話,趣味稍差了些,就看到了一些背上滿是硬幣的海龜,還有鯨魚骨架化石,企鵝,比較有意思的就是海豹了,長的是有點像豹,尤其是最邊上的兩撮胡須,給笨拙的身體上增加了些許威嚴的神態,但是還是掩蓋不住他們笨笨地一挪一蹦的萌樣子,它們的池子比較大,還比較歡快,飼養員提著一小桶鲅魚過來的時候,它們不停張望,等食物到來,他們鼓足勁兒猛地跳上了濕漉漉的平臺,然后一個平鋪加前蹭就“漂移”到了鲅魚面前,一口一個吞下去。
海底的隧道第一次去還是挺刺激的,最大擔心就是水崩了怎么辦,就算會狗刨,也游不出去啊!真的到了海底,看到了鯊魚,還有其他不知道名字的魚。
第二天打算去魯迅公園,然后到第一沙灘浴場去游泳,就換了個近住處。
魯迅公園是一個臨海公園,綠地和紅礁是給我印象最深的,拿個毯子躺在綠地上,吹著海風,或者坐在紅礁上,看海浪調皮的來來回回嬉鬧,都真真是極好的。
當時看到有潛水的,要是放到現在肯定要試一試,只能待以后有機會去帕勞或者馬爾代夫潛水吧。
在第一沙灘浴場游泳的時候,還有摩托艇,快艇風箏,我總是怕眼鏡掉海里,不戴眼鏡又什么都看不清楚,只好作罷,很是遺憾。瑞瑞開始害怕下水,套上游泳圈后竟然一個勁兒往深處游,直到有救生員吹哨子我才趕緊把她拉回來,海里游泳跟游泳池到底不一樣,有機會一定要去試一次!
實在想加一句,沙灘浴場旁邊的魷魚是真好吃,咱們這邊賣十幾的,那邊也就幾塊錢,又大又好吃!
第三天,理論上應該去嶗山仰口景區,當時百度用的不好,查景點出現了偏差,去了北九水,然而北九水并沒有水。
公交車快到的時候,有個人上到車上說,一塊錢到景區門口,不然還要20塊錢坐擺渡車,我對景點各種投機的現象很感興趣,就了解了一下,原來他可以帶我們走小路進去,把錢交給他就行,比買票便宜三十塊錢,看著像學生的給半價。
我倆、兩個姑娘還有一對夫婦一起坐上他的車,過景區門口的時候,他說我們是他親戚,去他家吃飯的。過了門卡,就帶我們上了野山路,我們幾個一行人走走停停,一個小時才翻過了這座山到達景區。雖然沒有海,既來之則安之吧,景色還是挺不錯的,有原始森林的那種古樹參天、深山老林的感覺。
不出所料,翻過山后很快瑞瑞就走不動了,我找了個木棍讓她當登山杖,后來我們碰到一對父子,兒子60多歲,父親80多歲,父親拄著拐杖,兒子在邊上護著。老爺子雖然走的慢,但是每次我倆超過他之后,在我們休息時候,他們都能追上來,然后就瞇著小眼睛沖著我們笑,好像在說,年輕人,走呀,這就不行了?我倆都心領神會,趕緊起步向前,然后又是走不動,接下來又是追上我們......酷似我們小學時候的課文挑山工。靠著這一次次的激勵,我們成功登頂,飽覽了一下眾山小的風景。
如果趕上雨季,北九水應該還是蠻不錯的,下山的路是個很大的山溝,溝里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石頭。有時候溝里會有溪流,溪水很涼,大家都很樂意跑過去歇歇腳,洗洗臉,感受一下冰爽,當時還聽到一個韓國人把腳放到水里后說了句“阿西吧xxx”,我猜是“我的天,真特么涼”。
本來還有第四天的,奈何導師讓我們回去弄畢業設計,我當時當真怕畢不了業,只好買返程票。
去車站的路上,道邊又有賣蓮花果的,激起我對神秘果的好奇,決定買上幾個。問幾塊,他說八塊,我說便宜點吧,那人很隨和,說那就給你按七塊。然后很利索的成交,兩個花了五十多。
路上我們去特產店時候,就順手把蓮花果在他們稱上放了一下,立刻得到訓斥,可能都是默契了,一條街誰的稱跟誰的稱都不一樣。一樣的是,都缺斤少兩。
回到學校,蓮花果一直沒舍得吃,等高遠回校后,看見我的蓮花果,趁我不在寢室,就拿著學長畢業送我的藏刀,想偷著切一塊吃。不曾想,造化弄人,二百斤的年輕壯小伙拿一把藏刀,硬是沒切開。后來我回去后使勁砍,才把這個蓮花果弄開。硬的根本沒法吃,切都切不開,還怎么咬,更別說像蘋果一樣了。網上查了一下,原來是變種的南瓜,要長時間的煮或蒸。
所以
別把蓮花果當水果買!
不對!
別買蓮花果!
別買蓮花果!
別買蓮花果!
現在想來,也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兒。
這就是我記憶中青島的樣子啦,現在的青島還有幾塊錢的大魷魚嗎?還有滿漢全席上的招牌三鮮水餃嗎?還有人把蓮花果當水果買嗎?
還有我沒有看的教堂,情人壩,沒有暢飲的啤酒街,遺憾就是下次再去的理由。
期待下次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