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文 ? | ?七妹
1
今天刷微博的時候,看到人民日報發了這么一條動態。
其實我認為 “努力” 本身并無對錯之分,但問題就在于我們對 “努力” 這二字,太偏激——我們認為努力了就一定能得到回報。
就比如說我吧,每寫完一篇文章,我都會和之前的文章做對比。但發現從第一篇到現在,自己無論是文筆也好,敘事能力也罷,一點長進也沒有,一如既往的差勁。
在做這個公眾號后,我加了很多新媒體的群,在里面大家都有分享自己寫的文章,但對比自己,卻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文章。這讓我有些喪失自信,很是焦慮。其實,細說起來,也是周圍優秀的人太多。而感覺自己有些懈怠,跟不上節奏而造成的焦慮。每次看到同事或朋友的成就,發自內心的為他們高興,也為他們一直在變好而自豪,反之又對自己有各種不滿,覺得自己不夠努力,覺得自己自制力差。
2
最近和一位比我年長的哥哥交流,我對他說最近的我有嚴重的焦慮、沮喪、無力感,感覺做任何事都不是很如意。
他說:“你這么累,無非就是太想要一個好的結果了。”
我說 :“既然選擇去做了,誰又不想要一個好的結果呢?”
于是他給我分析了我焦慮、沮喪、無力感的原因,他說因為我這種想要“做更好的自己”,但同時又認為自己還不夠好,于是這個“認為自己不夠好”的想法就導致了我努力逼自己要更好,一旦累了又不允許自己休息,一休息就有自責愧疚感,久了就無力疲乏,然后就又覺得自己更糟……這種惡性循環就讓我變成了現在的自己。
后來我問他怎樣才能從這種越努力,越焦慮的狀態中擺脫出來呢?
他給了我一個答案:放棄努力。傾聽你內心的聲音,去做一些你真正興趣所在的事情。
3
是呀,在我認為自己不夠好,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同等等原因下而產生了焦慮,為了擺脫這種焦慮,我才會努力地想要去變強,努力的去獲取別人的認同。
但是恰恰就是我的這種“擺脫焦慮”的渴望讓我又產生了另一種焦慮,也就是“因為無法擺脫焦慮而產生的焦慮”。
所以,我越是“努力”的想擺脫焦慮,卻只會令焦慮變得更多;我會因為焦慮情緒的存在而無法專注做事,于是我想達到目標的進度就會變慢,而進度變慢又會加劇我的焦慮。
我想當我不再被緊張和焦慮驅使的時候,可能我自身的興趣,我本身的某些動力,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等等會讓我覺得我的生活其實是充實和有意義的。
昨天有學妹讓我對那些正在迷茫的學弟學妹們有什么好的建議的時候,我只說了句:自己開心就好。
因為比起我拼命的試圖要做些什么的時候,也許有時候不做什么會更加重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