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兩天的大霧天氣,今天終于煙消云散,可悲的是,逢年集又趕上下小雨,宣傳的途中看到集市上依然有很多小攤小販冒風(fēng)雨在路邊擺攤賣東西,心中不免有些感慨,便轉(zhuǎn)身對蘇先生說,我們不好好干下去,恐怕連集市上小商小販都不如。
正好趕上蘇寧易購在現(xiàn)場做活動,不知道商家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搭建了一個看起來挺“高大上”的舞臺,LED顯示屏使舞臺更加光彩亮麗,在這個寒冷的雨天看起來反而覺得格外的溫馨。臺下兩邊搭建了一個個小棚子,是蘇寧的各家商品宣傳,現(xiàn)場人不多,大部分都是大叔大媽級別的人物,天還下著雨,三三兩兩的人群,有的等著抽獎,有的等著搶娃娃,雖然溫度低,倒也沒有多冷場的氛圍。
觀眾不多,表演的節(jié)目還算不錯,可見商家也是趁年底年貨的好時節(jié)豁出去了。我在現(xiàn)場呆了一小會兒,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那個東北二人轉(zhuǎn)的節(jié)目了。
一位三十左右的男青年,一個人在臺上說笑逗鬧,將自己的絕活亮相在這個小舞臺,供大家消遣一樂。觀眾本來就少,男演員一再的試圖掀起全場氣氛的高潮,幾次下來都不如愿,大概是天冷人少,小城市的群眾放不開的緣故,幾番輪回下來,大家一邊笑一邊看男演員在臺上擦汗。
該互動的環(huán)節(jié)沒人參與互動,該掌聲吶喊的時候沒人配合,多少讓臺上的演員有些小尷尬,我在一邊待著都挺為小伙兒捏一把汗的,他在臺上反而激情四射,更賣力了。唱歌,模仿秀,用鼻子吹破牛皮手套的絕活,滑稽的肢體和語言也漸漸把現(xiàn)場觀眾帶到歡樂的氛圍里了。
不知怎的,越看越投入,倒讓我想起小沈陽了。之前看過小沈陽的一個專訪,小沈陽就講述了自己當(dāng)初是怎么從最低層的二人轉(zhuǎn)演員走到今天的。
起初趕場,哪里需要表演哪里就有他,這期間他很好學(xué),為了模仿秀逼真,愣是將名人的話用錄音帶錄下來,自己晚上一直反復(fù)聽,反復(fù)練;有時為了博得觀眾一笑,什么樣的妝容都畫過,他自己也形容過當(dāng)時真是過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有時在包間給主家表演,別人讓做什么就得做什么,有一次,一款爺拿出一百塊錢,讓小沈陽喝一瓶,給他一百塊,小沈陽喝了,之后拿來一沓錢和一箱酒,喝完拿錢走,喝不完不許出門,小沈陽愣是喝的不省人事將錢揣兜里出來的。
有時候社會就是這么不公平,有人花錢買樂子,有人為了掙錢什么都肯做;生活本身也就如此,不管多么艱難清苦,活下去最重要。
可能出于顏面,很多的事情一開始遇到的時候,我們是拒絕的,當(dāng)然拒絕本身是沒有錯,但是出于本身接受的工作,我們不都是為了掙錢活下去嗎?
或許每一個二人轉(zhuǎn)演員心中都有一個小沈陽的夢,所以才會獨自賣力,獨自取樂,獨自磨煉。
一個場下來掙多少錢暫且不說,他們都是靠表演吃飯的,付出了自己的才華理應(yīng)得到相應(yīng)的回報,憑真本事為了賺錢付出的一切都應(yīng)該值得被尊重,畢竟有錢才能生存。
古代起就有街頭賣藝一說,行走江湖,靠義氣也靠才華;如今也一樣,雖說工作一半是由無可奈何組成的,但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能憑借工作維持生計,不就挺好的嗎?
不管什么工作,都需要感恩并尊重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