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30起床構思了一下今天早上要寫的內容和框架,但是發現越思考越沒有頭緒,曾經2年多的時間都是在寫我的隨筆。但開始我要寫一群人的隨筆,有點擔心自己把握不好度,對我而言可以無所不談,對一個群體而言談論的深淺和切入點卻是有些挑戰。有時候我們給別人意見時是輕描淡寫的,對自己而言卻也是真切的糾結和缺乏信心。就像昨天曉雪在散時光的群里面發表了一篇《你的態度即是你的世界》,是她為自己的《態度》文集作的序,我也及時的給她了積極的反饋:“期待曉雪妹妹用自己靈動的文字開啟書寫我們周圍一個個活生生人們的生活態度。我們看多了別人的繁華、聽多了有錢人的奢華,想多了自己的無奈,其實,態度即人生。期待更多人俯下身去感受和修正自己的態度,那才是我們生活的源頭。我們很多時候不是因為能力強才去做一些事情,而是這個社會需要積極而真實的力量。我們可以做我們能做的,不要指望別人給與我們多么高的認可,我們就去做我們曾經或者現在指望別人來實現的事情。做事情本身就是對自己最大的犒賞,而他人的贊許只是錦上添花而已。”早上把這段話摘錄下來,我想是為了激勵自己也如此行之,做當下能做的,而不是追求完美。
剛才開始寫之前,我又看了前天我轉發的一篇文章《前騰訊副總裁為女兒訪遍英美名校,發現好學校只教一件事情》。前兩天看完轉發的時候,我寫了幾個詞:學習、熱忱、開發、堅韌、使命、包容。今天早上再認真看一遍的時候,我希望找到的是核心的理念,因為我知道我們作為父母,作為成人,我們很難得有機會再回到學校深造,但是這個社會在不斷地發展,我們口口聲聲說培養孩子,但如果都不清楚何為“培養”的時候,一切的努力其實都是枉然。我一直都在努力的做自己理想的父母,現在做親子讀書會和昨天下午剛剛做的第一期情感私房話,我都是努力在學習做父母,為了我們的當下,也是為了孩子的未來,但是我不是專家,我希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探討最貼近生活的理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找到一群同行者,而這篇文章最近一直在我腦海里回蕩的原因是它給了我一個確認,一個做事情的主線,所以今天我將嘗試將這篇有含金量的文章中的理念與我們的現實結合,探討如何為成人搭建一個互助成長的組織,為孩子們學習之外搭架一個了解社會的載體。希望有所進展...
本片文章的主要觀點: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跑的優劣無關緊要,笑到最后的都是一直在跑的人,也就是一輩子在學習的人。
一、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剛好前兩天就寫了這個主題的文章),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擁擠,因為在人生的馬拉松長路上,絕大部分人抱不到一般就主動退賽了。到后來,剩下的少數人不是嫌競爭對手太多,而是發愁怎樣找一個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我們能夠跑的更遠,僅僅因為我們還在跑,如此而已。
二、 通識教育讓你有能量一直跑下去。讓一群聰明、求知欲強、具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銳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共同生活、互相學習,即便沒有人教,他們也能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鮮事物并掌握獨到的行為判斷力。通過通識教育,讓學生了解世界,擁有應付復雜生活的本領和實現自我價值的信心,這會給學生的人生長跑帶來持久的后勁。
三、教育就是引出。讓熱忱與興趣適配和鏈接。通識教育的基礎,一個人能夠走多遠,取決于兩點:1、服務社會的意愿;2、對所從事的事業的喜愛程度。這兩點都提供了一種東西:熱忱。還包括相當的自由度、包容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找到適配的方向和興趣。其實,美名校只做一件事情:引出潛藏于孩子內心的智能。一旦學生擁有了持續一生的學習熱情,他的教育工作也就此完成了。
當再次認真地讀完這篇文章,我的動機其實是再次確認,確認我們正在創建的互助成長組織的價值,在尋找和摸索一種最佳的方式自我成長,在我們的孩子等不及中國的教育改革的時候,我們作為父母能做的就是為他們力所能及的找到一群有如此觀念的同行者,成人互助成長,孩子也互助成長,我相信我們自己的智慧和資源,力所能及的支持自己和孩子“引出潛藏于孩子內心的智能”。而此時此刻,孩子自己起床穿戴好,洗漱完畢,我在寫作,她在陽臺上為自己準備了小凳子,正在有模有樣的練習小提琴,雖然只學了2次,但是已經自己摸索可以拉出“一閃一閃亮晶晶”的調子了。她非常驚喜的跑過來為我演奏,此刻,我也是欣慰的,因為我在力所能及的支持自己和孩子自發的學習和感受生活的樂趣。但我也知道,這條路需要更多伙伴一起去探索。
感恩昨天下午在胡總的私家茶社舉行的第一次情感私房話,我們4個人參加,所以談得非常深入和廣泛,話題圍繞大家普遍感興趣的情感為切入點來探討生活、工作、家庭、教育及社會現象,其實我們就是在社會上為一群愿意持續學習、擴展自己知識面、豐富人生經驗的載體。感恩閱歷豐富的胡總,他在教育系統工作幾十年的經驗以及人生閱歷,讓我們在溝通中不斷的拓展自己對個人發展、經營家庭的智慧、行業趨勢與分析、教育環境現狀等不同領域的觸及和了解。劉老師是從事了十年初中英語教學的經歷,現在對自己職業發展的困惑,胡總全面而又客觀的評價了從事教師行業所面臨的問題,社會層面的、家庭層面、學生心理特征、教育管理的難處,以及師資力量的分布和不均衡,非常理解作為基層老師面臨的各種問題,還特別針對她沒有機會提升業務能力的現實問題,胡總提供了可以參與針對鄉村教師的公益培訓項目“卓越教育”的建議,通過做義工的形式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也可以經常參與武大、華師英語沙龍的建議,甚至由她牽頭組織一個“情感英語沙龍”的形式,在高校內與留學生記性技能交換開展英語學習,通過經典對白的演練等方式,逐步激發自己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活動結束后也收到了來自劉老師溫暖的反饋:“秋日暖陽,總讓我覺得無比珍貴,午后在陽光下,歲月靜靜的流淌,茶香四溢中,三五好友暢談分享各自的人生經歷和感悟,靜享時光長河中最美好的時刻。今天最觸動我的話是做了才會有自信。能力其實天生具備的,需要多實踐。想想也的確如此,很多時候看起來很難的事情,沒有信心完成的事,但是迫于形勢去做了,也做的很好,有時候當第一個去做的人,貌似很難,但是其實是有機遇和更多發展空間。和文麗的交流,感覺到她的真誠和溫暖,分享她自己對未來對育兒的打算,讓我產生了很多共鳴,也讓我對自己的未來的方向也更清晰名了。而胡老師就是一本社會大學的活字典,Sime直爽敢說的性格讓我非常佩服,這種多視角的純粹的交流,讓自己的內在也被豐富滋養了。緣分到了,該來的自然就來了,我只要做好準備,努力做好我該做的事就好。”
感恩胡總對我們活動的支持與參與,他說:領導是一門藝術,需要多交流和學習,而能力和技術需要自信。相信我們持續不斷以小組學習的方式探索更多的話題,從而豐富和拓展自己,這是我們通識教育的一個開始,會讓我們有更多的智慧和信心面對人生。感謝Sime,第一時間報名并對活動抱有極大地期待,她智慧的選把自己寶貴的時間投入在我們的活動中,每一個人的人生閱歷和經驗都是自己最大的財富。就像我昨天在我們群里面說的那句話“做學問需要知識,做人需要智慧,多元化的傾聽和交流會讓我們更客觀地看待人和事。有時候我們為自己打開一扇門,有時候我們的存在就是別人看世界的一扇窗。
感恩我曾經通過《現在,發現你的優勢》的測試結果:我的優勢是思維、學習、前瞻、關聯和自信,感恩自己在人生當中將這些優勢發揮到極致,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持續的反思,讓自己更善于表達,因著上萬次的“感恩”,感恩已經成為了我的習慣,心態更加的平和,最大的驚喜是發掘了自己寫作的能力,到現在為止我都沒有寫過一篇有目的的文章,除了幫木蘭薈的徐老師寫的新聞稿,后來想那完全不是新聞稿,而是專題報道。當不斷獲得了很多人的贊賞,說我是才女,我有些竊喜,因為曾經上學的時候我最不喜歡語文,也不喜歡寫文章,但此刻卻因為一個動機引出我更大的能力,從而用在自己有興趣去做的事情上,用落地的沙龍支持人,用易于傳播的文字啟發人。所以,我想每個人都應該開始寫作,無論有沒有人看,至少也是對自己的一種總結,古人說一日三省,寫作就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反省。前段時間認識陸老先生,寫了好幾本書了,他說:寫作的人比一般的人就多活了一遍。我強烈認同這句話。《下一代的競爭力》的作者蔣佩蓉女士說:幸福就是過著一種經過省視的生活。我想寫作是最好的方式,寫日志更是。每一天的反思是唯一前進的基石,從而每一天遇見更新后的自己,唯有更新才有機會遇見更好的自己。我希望做一個知行合一的人,我不需要知道的太多,但是希望知道的人生的道理我都能夠力所能及的做到。上下五千年的知識,我們已經擁有了很多的智慧和知識,努力做一個知道并做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