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高中時代,除了好好學習之外,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一票愉快玩耍的小伙伴。
那個炎熱又壓抑的高三,緊緊把我們相連的就是每天早上一進班門脫口而出的一句“今天中午吃啥?”
吃,是排解壓力的最好辦法,不管這一票人是刻苦復習,還是吊兒郎當,都覺得肚子飽了才是最重要的心靈慰藉。
午休時間,我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尋找好吃的東西上,不遺余力,不可自拔。
那些小飯館的訂餐電話,早就爛熟于心,那些每到放學就如約守候在校門口的送餐小哥,真是比男朋友還要貼心。
人群中,最帥的那位,就是阿香米粉的送餐小哥。
當然,送餐小哥的顏值是和自家餐館味道成正比的。因為飯好吃,那人的臉龐也賞心悅目起來。
阿香名不虛傳,的確很香。這家炒米粉店歷經歲月和時空的變遷,生生不息地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米粉愛好者。這是一群狂熱的,自發的,黏度極高的嗜辣生物。
走進擁擠的小店,八張桌子兩列排開,放眼望去,一水兒的年輕姑娘,人群中偶爾有幾個男孩,也幾乎都是陪女朋友來吃的。
但大部分的男朋友都不贊成女生吃米粉,更有甚者揭發米粉是用塑料袋做的垃圾食品。而且,很多人吃完之后回家狂拉肚子也是不可爭辯的事實。
但,那又怎樣呢,君不見阿香到了飯點依然是人潮涌動猶如滔滔江水奔流不絕。
閨蜜間的約會主題依然是背著男朋友偷偷吃米粉,或者,干脆爽快點,給你也打包一份嘗嘗。
這么多年過去了,姑娘們眼界寬了,胃口刁了,各國各地的吃食,都被聰明的商家擺在餐桌前。很少再遇見一吃忘不了,明天還想吃的東西了。
可每逢約飯,能異口同聲脫口而出的名字,永遠只有阿香。那熟悉的年少味道啊,是一種情懷,是我們學生時代的符號,代表曾經一起吃米粉侃大山的姑娘們,至今友情依然不變。
只要還能喚起相約去吃阿香的共鳴,我們的青春就還在,即使我們天南海北,各自奔忙,但總有純真的回憶在心底閃光。
阿香的米粉,和傳統的新疆炒米粉不一樣,它是醬香型米粉,是需要提前炒好醬,再用醬來炒的米粉。
在學生時代,一份阿香最普通的雞肉炒米粉8元,現在已經漲到17元。很多人進阿香必點的金牌米粉漲到35元一份,放了厚厚一層醬和蘑菇。此外還有酸菜炒米粉、拌米粉、炒手搟粉、炒年糕。
阿香的點菜方式簡單有趣——酸菜雞肉微微辣,金牌雞炒加麻加辣,牛炒加菜加醬辣子一般……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固定的餐單,常年不變。
就像有些人喝咖啡不加奶,喝可樂只喝可口可樂,當一個人愛上自己的小堅持,固執的樣子其實很可愛。
每一次阿香的久別重逢,大家都會感嘆,米粉價錢又漲了,老板娘脾氣依然沒變好。另一方面,就是感嘆自己吃辣的能力大不如前?!袄狭?,老了”總是這樣老生長談地調侃著。我們的青春,就在這些細碎又美好的瞬間來回涌動,再整裝奔向未知的未來。
前不久偶然看到一篇關于市場營銷的文章?,F在的市場營銷,最看重什么?客戶的黏度。
不僅你要來消費我的產品,還要頻繁地來,自發主動地替我的產品去做宣傳,這就是營銷的最高境界。作為餐館,還要講求翻臺率,要有源源不斷的客人,這一桌剛走,下一桌就來。
當時我腦海中彈出一個詞,阿香。
阿香客戶黏度極高,作為一個九年阿香齡的米粉癌晚期患者,同時我還兼任了阿香義務宣傳員,樂此不疲地對外宣傳。而這樣的人,不止我一個。
雖說老板娘不是傳統觀念里,笑容可掬親切友善的那一款,甩臉給你更是家常便飯。有時候打電話送餐,她連電話都不接,理由是太忙了顧不上,好不容易打通了,又說現在沒有送餐服務員了,不送!要吃自己來店里吃!
還有一次我邀請外地朋友來吃米粉,正在給他介紹這家米粉的特別之處,老板娘不遠處冷冷飛來一句,別再那瞎解釋了,你說的就不對!
換作其他服務場所的服務員,敢用這樣的態度口氣,顧客必然是要生一番氣,可能以后再也不會光顧。
但唯獨阿香,就是這么雄赳赳氣昂昂地傲視所有顧客以及同行。不開分店,不加盟,小小一家麻雀店,日復一日的重復著老板后堂炒米粉,老板娘前臺招呼的模式。
老板娘心情好時,也會和老顧客聊兩句,但是她記不住太多人,因為店里幾乎都是老顧客。此外,店里還會時不時有新吃客的加入,經過一番咀嚼回味,最終也轉戰老顧客之列。如此一來,回頭客無窮匱也,一浪接一浪洶涌襲來。
這應該可以算作餐館經營的成功案例。多少餐廳重金裝修,鉆研菜譜,推廣品牌,創新服務,也未必有這么好的生意。
話說回來,老板夫妻倆或許從不尋思這些麻煩事,不過問客戶體驗,不重視意見反饋,更不會在改善用餐條件、精進服務理念之類的事上花功夫。
阿香的秘密,就是人無我有、僅此一家的好味道。這么多年,始終沒變過。
用當下最時髦的話來說,
就是有一顆執著的匠心。
我們愛阿香,愛的正是當年熟悉的味道。你若不變,我必相依,這也是一家米粉店??偷某跣?。
愿我們一直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