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講述-個“錯誤目的”的實例。尋找“錯誤目的線索”是什么?你如何鼓勵有這樣一個錯誤目的孩子/成人?
錦云是同學的女兒,今年十歲。上周和幾位同學結成一派,集體不理睬王柳兒,原因是王柳兒這次英語考試比她考得好,老師表揚了王柳兒。錦云是這個“小團體”的頭兒,和大家打了招呼堅決不理王柳兒。課間其中一個同學和王柳兒說了幾句話,錦云就和她們兩個都吵了起來,說背叛了她。此事驚動了班主任,老師打電話把我同學請到學校,說明了原委,我同學又是惱怒,又是心煩,還覺得丟臉。回到家我同學忍著怒氣給孩子講道理,希望她和同學和睦相處。孩子似乎口頭答應了,也不知道有沒有聽進去。
過了幾天,錦云的同學告訴錦云媽媽,錦云和同學吵架,老師撤銷了她的勞動委員。
后來打電話和我聊到此事,我問她你當時什么感覺?
“惱怒,煩躁,丟臉”
“我根據你的感覺,覺得孩子的行為可能是尋求過度關注,就是希望你多關注她,關心她。”
尋找“錯誤目的”的線索?
1.家長的感受(惱怒煩躁)
2.孩子的行為 ,過了幾天又重犯老毛病
如何鼓勵尋求過度關注的孩子?
1.理解并認同她的感受
2.表達對她的信任(我愛你,我相信你會處理好的)
3.啟發式提問,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決定
4.引導孩子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