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過后再數三天,是某某的生日。
從我倆開始正式相處,到現在算起來已經差不多三年了。三年里他的三個生日,我一次都沒陪他過過。
我總會在他生日前幾天,和他在人流涌動、喧鬧嘈雜的火車站,上演一段離別的車站。
他通常會給我本就沉重的行李,再塞上滿滿一大包吃的喝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囑路上要注意安全,不要與陌生人搭訕,到了地方給個信兒匯報平安等等。
我一點都不想聽他這樣啰里啰嗦。明明離火車發車時間還早,卻要像正檢票上車的旅客那樣手忙腳亂、步履慌張。
我只想和他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就像平時那樣。
不必被時間催著,把滿腹的話大量輸出,怕會留下遺憾;不必被離別局促著,只講些讓人歡心的,壓抑洶涌的心潮;更不必被周遭奔忙的旅客,所營造的心浮氣躁所影響,聊天的時候心神不寧、坐立不安。
就這樣靜靜坐著等時間,三言兩語話家常就好了。盡管我即將離你去遠方,可我終究會回來的。
我們在檢票口處相分離,并沒有特別瀟灑地轉身。我的轉身和離開,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半年里,我們只能和手機談戀愛。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一個人去面對和處理,只能傾聽對方抱怨的絮叨卻不能伸出援手身體力行,只能盡量將舒心的話題傳遞給對方然后自己消化內傷,只能一個人風里來雨里去或者上班或者讀書,只能一個人在休閑放松的假期里百無聊賴。
除了時時處處一個人的單調,更有兩個人的錯位,從氣候到飲食,從作息時間到生活環境,更及各自親身所歷的觀念和輿論。
無法在天冷的日子里噓寒問暖,也不能在唇齒清渴的時候遞上一碗茶湯,更難設身處地去體諒處世的左右為難。
我們只能恒念一絲一縷的舊物,忌諱三心二意的漂浮,深深地堅定初衷,默默用力去想念。
生日那天,他和朋友下班后去一家港式茶餐廳里吃了豐盛的晚餐,而我,正心驚膽戰地泡在圖書館里,狂寫第二天就要上交給Boss的讀書筆記。
中午的時候,給他發了條祝福的短信,寥寥幾字,簡單短促,在有限的自由時間里擠榨出平淡無奇的心意。
我忘記了,我應該提前為他送上生日禮物的。
我在晚上的電話里表達著抱歉,他淡淡地說,沒事,和朋友一起吃飯也挺開心的。
第二天見完Boss,暫時如釋重負。
瞞著他,偷偷在美團上下了一張同城配送的彩虹蛋糕的單,然后邊寫東西邊等著五點左右他的來電。四點一刻,他來電了,反應超出我的心理期待,他很生氣。
因為我亂花錢,買了他不需要的東西,而且沒有給他打報告,讓他猝不及防。
恩,兩個人的心思在一件小事上就有了錯節。
我想彌補一點自己的過失,甚至想給個驚喜;他卻覺得我自作主張、浪費money。
重點其實不在于是否買了這個禮物,而是你無法親手把禮物交給他,或者在某個重要的時刻你無法陪在他身邊。
即便是可以網購,也不過動動手指點點鼠標的幾下操作,并沒有和心愛的人一起逛街逛到吐的累并幸福著。
收發快遞,也不過是程序化的流程和機械化的動作,簽收、驗貨、拍照、分享,看不到對方收到禮物的驚喜,也無法賦予滿懷送禮物時的心意。
靠著電話、短信、視頻和各種快遞來維系一段感情,實屬不易。
當你覺得,這些方式遠遠不夠時,便有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即便相距千里遙遠,甚至會將一個月的工資花光。
可是,并沒有覺得特別心疼不是?
因為你見到了你想念的,而你也不會輕易由此處嫌棄對方敗家、大手大腳、沒有經濟概念,最多嗔怪幾句,下次不要這樣了。
相見總是那么難,既然相見,就不必置人難堪。
繁多零碎的溫情,就像散遍的細沙,密布在你赤裸的腳下,舒服軟綿;讓人激動而又屈指可數的千里相見,就像分散的貝殼,數量雖并不多,但光潔璀璨。
二者必不可少,也很難講明白孰優孰劣,二者原本就不相上下,甚至相互交融。
他收到蛋糕的時候,生了會氣。情緒平靜以后,發消息過來說,謝謝你的禮物,就像個頑皮的孩子突然間長大、講禮貌了似的。
-END-
作者簡介:心姻,90后,一枚小碩。生性訥言,深沉自省,不愿在世故中浮沉,惟愿執筆寫心聲。個人微信公眾號“心姻”(xinyinsmile)。
(文章系原創,如需轉載分享,請注明來源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