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簡單”
“我是小江白—中國馳名的白酒文藝青年”
這不是在練繞口令,這是重慶的兩瓶小白酒在爭賣“青春小酒”文化。這一戰頗有加多寶和王老吉之爭的模樣,都用起了網絡營銷術,爭著賣萌。
它們的營銷術:在網上賣萌自嘲
“江小白”是那個本科畢業、很會自嘲的擬人化小酒。從去年3月正式上市,憑借火速的微博營銷,不到一年創下該年營業額5000萬的佳績。
微博營銷是“江小白”的營銷特色,它時而發牢騷:“生,簡單;活,簡單;怎么生活就不簡單?”時而正能量:“敢想敢干,才能奪冠。”時而自嘲:“每個吃貨都有一個勤奮的胃和一張勞模的嘴。
就在“江小白”上市一年左右,市面上又冒出了一個與其酷似的小酒“小江白”。同樣擬人成一個相似80后的卡通形象,有點吊絲,個性鮮明。它自命“中國馳名的白酒文藝青年”,也在網上賣萌。
它的座右銘是:“腳在自己身上,往前走就對了,其余的?留給路人和SB去說吧!”它也想談個戀愛:“送喜歡的女生回家,去哪都是順路!”它還是個吃貨:“吃貨都是正義的使者,因為他們敢于挑戰"餓勢力"”。
小白酒瞄準青年群體
其實,“江小白”和“小江白”都與江津老白干母廠江津酒廠有著不同程度的關聯,如果說后者是親生子,那么前者就類似于養子。
“江小白”創始人、重慶江小白酒類營銷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陶石泉說,“江小白”是他在2011年創立的品牌,2012年上半年正式委托有百年歷史的江津酒廠進行批量生產工作,而營銷、銷售等環節全權由“江小白”自行承擔。
“重慶的小酒市場初估年產值有10億,市場占有額最大的是占30%的勁酒,但是它打的是保健酒口號。”陶石泉說,他在創建之初,就只瞄準除開商務宴請、禮品市場之外的休閑消費市場,同時將其更細分到了不太接受白酒消費的青年群體。陶石泉通過創建具有目標群體個性的人物,常常使用網絡語言自嘲,很快就被目標群體接納。
而據業內人士透露,自從“江小白”面市取得良好反響后,江津酒廠想靠酒水的生產能力分杯更大的羹,雙方未達成共識,去年底中止了合作。后來,江津酒廠也又推出小酒系列“小江白”。昨天,記者致電江津酒廠核實,電話無人接聽。
“白酒向來是70后、60后以上的菜,80后以下的消費群體只占白酒市場的25%左右,他們也是被白酒企業忽視的人群。”陶石泉說,開辟80、90后新生代消費群體的賣萌青春小酒不少,看嗨80、漂流瓶、愛奮、小醬等眾多青春型小酒悉數登場,就可見競爭之激烈,分羹之迫切。
網絡營銷成本低
除了10億的市場, 陶石泉網絡營銷“江小白”,不像傳統酒企需要每年營業額20%~25%作為廣告費,它的營銷成本只有5%左右。這也或許是江津酒廠認為,“青春小酒”有利可途的原因之一。
而業界對“江小白”營銷模式的重視程度也可見一斑,最近,陶石泉就因此獲得了被譽為中國營銷界奧斯卡的“杰出營銷人金鼎獎”獎。
賣白酒給年輕人
應該賣什么?
“中國人飲酒釀酒已有幾千年的習慣,挖掘歷史文化是各大酒企塑造品牌時候的必修課,但從近年市場反應來看,現在的年輕人離傳統白酒越來越遠。”從事白酒企業顧問十余年的郭先生說,只占整個白酒企業25%的年輕群體,這是大酒企不愿也不敢進的市場。”郭先生說,“江小白”的成功在于掌握到年輕消費群體的調性,同時開放互動平臺,與消費者近距離溝通,提高用戶忠誠度,并最終形成具有影響力的粉絲圈。
而創領酒水行業網絡營銷,深圳市管理咨詢協會副會長更曾發微博直言:“窄眾市場是下一輪競爭的核心。”
“大品牌做高端大眾文化,大品牌細分的產品或小品牌做小眾文化,不同調性的酒做不同市場。問題在于掌握你針對的目標消費者的喝酒需求,是酒?是面子?是口感?還是文化?”郭先生說,沒有喝白酒習慣的年輕人可能對口感、香型的需求很弱,所以“江小白”塑造的能與其產生心理共鳴的人物形象,成功賣出了自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