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知道要得罪很多的人。但請相信,我并沒有針對任何個人,我談的僅僅只是一種社會現象而已。
信息傳播形式層出不窮的今天,我們是不是應該思考一個問題:在經濟至上的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到底還是不是純粹的情感,是不是已經要以經濟為基礎了呢?
每天翻看朋友圈,四分之三的內容是賣東西的產品廣告,剩下四分之一一半是文章轉載,一半是個人生活感悟。
四分之三,這個龐大的數據告訴我們,我們每天都在遭受買買買的沖擊,很明顯,朋友圈已經主打為微商圈了。
產品廣告堪比萬能的淘寶,吃穿住行,應有盡有。
但是這比淘寶更可惡的是,淘寶是被動的,你自己找上門去買東西,而朋友圈是送上門來,每天不停地進行廣告轟炸,有時候忍不住誘惑,點開圖片或者打開鏈接,圖片視頻也會占用很多的內存。
暫且不說微商有多泛濫和它的種種優缺點,今天,我只想說說,當朋友圈變成微商圈之后,人與人的情感是不是也在隨之發生變化,朋友是不是也隨之變成了商友。
有人說,朋友圈里有三類人:朋友、微商、做微商的朋友。
朋友和微商不可怕,一個是單純的朋友,完全出于友情,一個是陌生人,大可不必理會。最可怕的是第三類人——做微商的朋友,因為你總是會質疑他/她與你的聊天或者交往是不是帶有一些經濟利益的目的,是不是都是受經濟利益的驅使。
舉幾個的例子。
1
小雪以前的兩個閨蜜芳和云同時做了內衣微商代理,一個做金薇,一個做向大大。
小雪知道芳生活很不易,老公掙錢不多,芳又做了全職媽媽,養著兩個孩子,為了照顧她生意,小雪從芳那里買了兩套內衣,共400塊。
一次在閨蜜群聊天的時候,芳@小雪,問了句“你在我這里買的內衣還好穿嗎?”
小雪@芳:“很合適,挺舒服的。”
這時候,云@小雪,發來一個生氣的表情。
小雪@芳,發過去一個問號和一個無辜的表情。
云@芳:我和云都是你的閨蜜,同時做內衣代理,你卻買芳的不買我的,是不是我們倆關系不如你和芳的關系好呀。
小雪一驚:自己欠考慮的一個行為竟然讓云如此產生如此想法。
小雪忙@云解釋:不是這樣的,那天正好想買內衣,恰巧又看到芳發的內衣廣告,于是就從她那里拿了兩套。
云@小雪:我也每天都在朋友圈發廣告的呀呀,你肯定是忽略我了。
小雪@云:你們都是我的好閨蜜,很你們兩個都一樣的。
云@小雪,發來一個懷疑的表情。
小雪@云:真的,請相信我。
隨后就是云的沉默。
自此以后,云就很少在三個人的閨蜜群里聊天了,偶爾@她,她就回一個忙的表情。
小雪本想打電話解釋,可是心想這種事越想解釋越解釋不清楚。
最后,小雪不得不撒謊說自己的同事想買云代理產品的內衣,于是自己又掏了500塊讓同事從芳那里買了兩套內衣。
之后,云或許是因為心理平衡了,群里聊天又多了起來。
事后,小雪卻陷入了沉思:難道兩套四五百塊錢的內衣面前,朋友之間多年的友情就要遭到質疑,甚至毀于一旦?難道多年的友情還比不過四五百塊錢的內衣?感情難道是建立在經濟的基礎上了嗎?是朋友變了,還是時代變了,又或者是自己變了。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在微商時代真的似乎在悄悄地發生著一些變化。
2
幾個月前,婷婷朋友圈里曾經的一個幾年沒有聯系的老朋友(女性)忽然聯系她了,主動問起她的生活情況,并用一句“這幾年都忙著工作,都沒時間跟朋友聯系。”的話承上啟下地填白了和婷婷斷斷續續的聯系。
婷婷也覺得在他鄉能有個老朋友是值得珍惜的事。
之后,老朋友總是很主動地頻繁地約婷婷出去吃飯或是逛街,表現得很積極主動。期間聊到工作,老朋友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自己除了本職工作外,還和朋友一起代理保險創業,婷婷也沒有太在意,雖然一直很討厭無孔不入的保險代理人,但是相信畢竟是老朋友,她應該不會向自己推銷吧。
看到對方熱情的表現,婷婷也毫無戒備地跟老朋友交心了。
正當婷婷覺得在這個陌生的城市終于找到一個知心好友的時候,老朋友忽然方向一轉,向她推銷起保險來。
婷婷表示自己并不想買保險,畢竟自己對保險一無所知。
老朋友很熱情地給婷婷講了很多關于保險的知識,主要是好處講了一大堆。
因曾聽朋友說過保險被騙的事,婷婷還是對保險比較抗拒。
之后,老朋友多次約婷婷,說是來跟老朋友聚聚,實際上,每次來到婷婷家除了講保險,就是拿著手機翻來翻去,家常話都沒說上幾句。
礙于老朋友特別“勤”的約見,再加上似懂非懂的保險的諸多好處,也為了委婉拒絕老朋友這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約見,婷婷最終買了一份保險。
原本以為老朋友的毫無感情的約見會因此而終止,沒想到,過了幾個月,老朋友又頻繁聯系婷婷,說好久不見挺想念的。為了出現上次的情況,婷婷說用微信視頻吧。
沒想到老朋友這次來的很直接,說想給婷婷介紹兩個特別特別好的保險產品。
婷婷一看老朋友的目的性這么強,也就直接拒絕了。
老朋友一看直接推銷不成,就變相地進行。老朋友第二天在公眾號寫了一篇文章,說不買她的保險是你(雖然沒明說,但其實就是針對婷婷等人)的問題,是你自己對自己沒信心,對自己的未來沒規劃,還美其名曰“理財,其實理的是自己的人生。”還說,自己的人生不能由他人來掌控,要自己主宰,自己的理財人生規劃應該是由自己來做主,不能受他人的干擾。
婷婷瞬間石化,自己不買保險,反倒成自己對未來沒信心了,是自己沒有抓住美好的事務,是自己虧大發了。如果買了理財保險,跟著保險走,自己就有美好的未來了。照這樣的話,每個人覺得全世界的東西都對自己有用,是不是就得傾其所有將全世界買回家,這樣自己的人生才叫有規劃,才叫美好人生。
朋友圈真的成了陷進,掉進去一次,又要謹防掉進去第二次,第三次。
微商里賣化妝品的跟保險一樣,買了一個產品,還想讓你買更多的產品,她夸你皮膚好漂亮其實都是有目的的。
諸如大街上無緣無故的陌生人的搭訕,并夸你漂亮有氣質等的人,其實都是別有用心,無心的夸贊只不過是個破冰游戲而已。
3
越來越多的人做起了微商,朋友圈變成了微商圈,你還能相信誰?
朋友?
也許他/她明天就會成為一個微商。當然在成為微商之前,你們之間的情感還是不可質疑的。
微商?
目的很強,他/她想方設法加你的目的就是讓你成為他/她的客戶,掏空你兜里的錢。你們之間并不存在感情的瓜葛。
做微商的朋友?
盡管他/她與你的關系或許達到了無話不談的親密度,可是在利益面前,誰能保證其中不會摻雜一些欲望的色彩?盡管他們的口號喊得響亮“每天發朋友圈不是要你買東西,只是希望在你需要xx的時候,能記得有一個做xx的朋友,我們只是為你提供方便。”
當朋友圈變成微商圈,你曾經以為的單純的友情是不是已經開始漸漸變得混濁。
實際上,這是一場人情的考驗,甚至是革命,微商將你的朋友圈一分為二,要么是朋友與朋友,要么就是微商與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