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
季羨林,近年來在我國文化界及普羅大眾心目中,隨著“國學熱”的重興,而定格為“國寶”級、甚至稱得上橫跨21世紀碩果僅存殿堂級崇高地位的文化人物。其盛譽,最常見乃尊稱“國學大師”。
季先生一生高壽,且治學勤奮、著作等身,關于他的評述性、傳記性文字也數量繁多而良莠不齊、優劣難辨。其中,季先生自傳《這一輩子》,和時任季羨林研究會副會長的蔡德貴所著《東方學人季羨林》,堪稱從主觀和客觀的不同角度,了解季羨林生平、成就等方方面面,具一定權威價值和可讀性的好書。前者為季老親自撰寫,從其平生隨筆著述中擷取精華、珠玉之作而成。從嚴格意義上說,是一部以“自傳”為名、以“隨感”為實,但可以從中一窺其一生經歷、體認的隨筆體自傳。這比之從他人的眼光、角度、理解,必定更能夠真實、直觀地呈現季老真正的自我思想。而后者作為“中國學術大師”叢書中的一部,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不失為一本引證豐富、評述中肯的可讀之作,可以對季先生其人其事形成客觀角度的輪廓性認識。如此,糅合主觀與客觀的認識,在我們面前,季老一生的心智發展便立體、豐盈了起來,為我們刻畫出了一條血肉鮮明、深刻有度的學者成長之路,一位將永恒銘刻于中國文化史的世紀大家曲折迂回、不失壯闊的一生學與思的累累碩果。
季羨林生于農家,一生貫穿整個20世紀,其成長與學術研究道路深具學習與研究價值。縱論其一生,最感動人,竊以為也堪稱其成就之基石的核心精神,可總結為——絕對的勤奮進取+眾多名師的傾情提攜。前者為主觀因素,后者就可歸為他獨特的機遇。他自中學時代思想啟蒙,開始奮發學習,從此一生從未松懈,甚至在十年浩劫的艱難條件下也以獨特的方式堅持腦思、筆耕不輟。正因為他對自己這樣的嚴格要求,逐步積淀出深厚的學術實力與人格品質,由這樣優越的主觀條件,在他一步步的人生歷程中引來了一位位慧眼識才、愛才的師長,熱心給予指導、扶持,有形、無形中為他造就出一次次的機遇和坦蕩的成才之路。主觀與客觀的并肩發力,使他的求知之途一路高歌猛進,終成一代名家。能夠在其一生的各個階段得遇這么多名師提攜,確乎他不可多得的幸運,但這幸運,歸根結底,真的還是來源于他自己!
這再一次證明了一個千古不變、顛撲不破的真理,一條成功的不二法門——天助自助者。英語里也有一句相同的話: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徒有外界鼎力相助、萬事俱備又如何?自身不足注定走不了多遠。可見人類生存、成長的道理,古今相通、中外莫論。
曾讀過多本季羨林散文。在我的感覺中,他的文章字句并不如何出奇、精絕,非常的樸實,但平和中見真章,是老輩文人那種于平易中娓娓傳達某種樸素真理、需靜心淡然體會其中深意的“經典”型文風。
但比之文采,更讓我衷心感佩的,是他堅韌的寫作習慣。季羨林曾自言自小做文章便深受老師喜愛,開始養成隨時寫隨筆、散文的習慣,并保持終生。他平生堪稱浩瀚的作品,就來源于此。這個習慣讓他在或平常或精彩的每一天中,放開心懷感受世界、感受生活,讓他的頭腦始終保持活躍的思考和領悟。通過即刻將這種所想所感訴諸筆端,無形中時時鍛煉了他的感受和表述能力,一日日堅持下來,就積累成為他平生生命精華的集萃大成、智慧結晶的洋洋大觀,包含了他對這個世界所有曾經的思考,記載了他生命的整個軌跡。這些隨筆是他留給這個世界最豐富多彩的思想遺產,其涵蓋,已遠非一部或幾部自傳、傳記所能企及的。
要在平常的生活中觀察、體會各種事物、現象、問題,若非有一雙敏銳發現的眼睛、一顆敏感善思的頭腦、一個多情善感的心靈,何來這一樁樁在平凡的生活中極易被我們漠視、忽略而匆匆流逝、消失無痕的那么多美好,留駐于筆下化為永恒?這種在靜默中悄然綻放的思維之花,天長日久、經年浸淫之下,成就了這位人生感悟無比豐富、絢爛的一代知識巨匠。
寫日記、隨筆的習慣其實在很多名家、名人身上都可以找到,比如吳冠中、冰心、張抗抗、劉白羽……又比如樸槿惠、何鴻燊……誰能斷言,他們今日的成功中沒有這一習慣的功勞呢?對這一點,我個人確信無疑。
季先生曾謙稱他之所以能得到今時今日的評價與地位,全因他的師長們,真正大師級學者如王國維、陳寅恪、胡適等都已作古,自己因壽長,趕上了尊重知識的好時代之故。此話平心而論很客觀,更凸顯了季先生坦蕩磊落的學術人格。季先生師輩那一代人,即20世紀初成長、成名的那一代學者,造就了我國文化界的一代皇皇盛世,但到季羨林這一輩,因為種種主客觀因素,達到此等學術高度和韌性的學者就寥寥了,季先生的驚世盛名中確實存在這一客觀歷史因素。
從這般清醒、公正的自我認識中,我們可以深深體會到季先生確乎切實貫徹了他治學、為人之“信、達、通”的人生理念。他的平生所為,更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標桿——學習他的學習方法、治學之道,學習他看待世界、思考人生的角度與思路,像他一樣踏踏實實地求知、工作、生活,在學術追求的凄清寂寞中經年不移地與科學和真理相守,最終,你能守出不凡、守出偉大、守出永恒。季先生之“大師”美譽,名實相符、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