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職場中感慨: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卻遲遲得不到升職加薪的機會?
我們不能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我們要多去思考和實踐,爭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認準目的=把事做對】
我們不能為了做事而做事,為了工作而工作。領導交辦的任務不能只是機械地去執行,而要去思考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比方小玲剛來這家公司實習,第一次開會領導就叫上了她。小玲也不知道自己去開會的目的是什么,難道是領導想讓自己更快地了解公司的情況?一場會議下來,小玲也就只是聽聽就算了,筆記本上沒有留下一點痕跡。會后,領導讓小玲寫一下會議記錄,要把會議中提到的一些重點問題羅列出來,并且交給相關部門去處理。這下小玲可傻眼了,自己筆記本上一片空白,都不記得會議到底說哪些問題了,這下可麻煩了,只能去找與會人員搜集相關信息了,耗時耗力,大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如果小玲一開始就知道林導是想讓她去做會議記錄的話,那她開會時的狀態和關注點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
再比方說,我剛剛接手財務工作,上一任財務人員只跟我交接了半個小時,導致現在很多的財務報賬進展困難。
其實,這個財務人員早都知道自己要調走了,領導沒有提接手的人,她也沒說;而領導卻認為她應該主動交接財務工作,現在工作這么被動也有她不負責任的成分在里面。其實,如果兩個人溝通到位,協商一致,領導確定了下一個接手的人,這個財務人員做好交接工作,不就皆大歡喜了嗎?其實有時候工作達不到預期效果,其實也與領導和下屬之間溝通不到位,沒有確認好工作的目的有關系。
【解剖內容=把事做好】
美國有一間生產牙膏的公司,產品優良,包裝精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每年營業額蒸蒸日上。記錄顯示,前十年每年的營業增長率為10—20%,令董事會雀躍萬分。不過,業績進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三年時,則停滯下來,每個月維持同樣的數字。
董事會對此三年業績表現感到不滿,便召開全國經理級高層會議,以商討對策。
有人說可以從降低產品的銷售價格入手,有人說通過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來提高公司利潤,這些建議都被否決了。
這時會議中,有名年輕經理站起來,對董事會說:“我手中有張紙,紙里有個建議,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議,必須另付我5萬元!”
總裁聽了很生氣說:“我每個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紅、獎勵.現在叫你來開會討論,你還要另外要求5萬元.是否過分?”
“總裁先生,請別誤會。若我的建議行不通.您可以將它丟棄,一分錢也不必付。”年輕的經理解釋說。
“好!”總裁接過那張紙后,閱畢,馬上簽了一張5萬元支票給那年輕經理。
那張紙上只寫了一句話:將現有的牙膏開口擴大1mm。
總裁馬上下令更換新的包裝。
試想,每天早上,每個消費者多用 1mm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倍呢?這個決定,使該公司第十四年的營業額增加了32%。
該經理直接從每天增加牙膏的使用量這個角度來增加營業額,簡單粗暴,卻又十分有效。
【決定順序=把事做高效】
依據輸入輸出原則,將工作進行排序,可以讓我們的工作更高效。
工作中不可能只有一兩件事,可能會有多項工作,但都會有個輕重緩急,有不同的時間、標準等要求。這就像在廚房做飯一樣,就要將一切工作統籌安排好,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工作效率。做事前,要明確思路,合理安排順序,而后按部就班地做好每一項工作,最終的結果會完成得很漂亮,自己也會從工作中得到自身價值的體現,也會享受工作帶來的快樂。
不僅工作要講究順序,在很多方面都是一樣:1.職場:先升值,再升職;2.溝通:先求同,再求異;3.執行:先完成,再完美;4.學習:先記錄,再記憶;5.設計:先仿造,再創造;6.創業:先成長,再成功;7.發展:先站住,再站高;8.人際:先交流,再交心;9.先做好自己,再要求別人;10.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 ?
掌握這些方法就可以助你在職場脫穎而出、鶴立雞群,成為最能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