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道演講,大家都會潛意識認為,哇塞,好遙遠的事情,我沒有機會上臺演講。但是卻是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上,我們需要和別人溝通,將內容表達清楚,說服別人去做一件事情,都是一場小演講。比如項目分配工作。
貓叔把這本書的精華內容分為開胃菜,主菜跟甜點來形容演講的開頭,中間,結尾。?
譬如開胃菜,演講的開頭就需要像開胃菜一樣打開食客的味蕾,胃口大開,迫不及待的全部進入口中。演講的開頭就是需要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書里說了一個“七秒法則”,在這個七秒鐘,觀眾就可以決定是不是想聽下去,我們使用簡介利落的開頭來代替費勁的寒暄。
不管大演講,小演講,只要有觀眾都是一個演講,觀眾聽你的演講,最終目的是關注這個演講是否合自己有關系,從中可以得到什么。所以作為開頭,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或者會議一些場景,讓觀眾有參與感。也可以用精彩的爆料或者有趣的故事吸引注意力。所有的方式手段,目的就是迅速專注觀眾的心。
主菜,演講的精華部分,讓觀眾吃飽的干貨!但是切記一點,我們的慣性思維,就是內容越多越好,比如吃飯,恨不得滿漢全席,但是結局就是觀眾吃撐了,沒有消化好。所以我們需要換角度思考,了解聽眾到底能接受多少的內容,作者介紹了一個最好的結構就是說三點,通過羅斯??偨y的爐邊談話來做了示范。對應到我們的生活上,比如我們想要讓員工能夠更好的投入工作,在談話演講過程中,三點可以為:
1)加入公司之后,個人能力是否有提高,在哪些方面?
2)目前遇到的困難與瓶頸。
3)針對這些瓶頸,需要得到哪些支持。
甜點--演講的收尾部分,好的結尾能讓觀眾覺得時間花的值。作者認為在最后用問答的環節作為結束,并不是特別好,因為問答形式非常散,很多時候會偏離了主題。最好的方式是在演講的最后三分鐘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演講的結尾,聽眾收獲到了干貨,在消耗,同時并不會特別在意演講者所說的,除非引起聽眾的共鳴,調動大家的情感。
這點很有感觸,因為在之前參加的沙龍或者一些講座上,最后主持人都喜歡用問答來結束,但是很多時候別人問的問題要嗎太膚淺,要嗎太深奧,引不起共鳴跟興趣,注意力已經神游八方,但是如果結尾,演講者說些有趣的故事等等,讓我們覺得有趣,或者雞血滿滿都會是好的。
?有效的溝通課,在生活工作上時時發生,時時需要。我們需要不斷的練習,學會如何運用作者所說的三點來做好每一次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