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生活所賦予的任何意義,其實都只是錯覺。 ----尤瓦爾·赫拉利
本次閱讀《中國哲學簡史》第17、18章。董仲舒影響了歷史,開創了“獨尊儒術”的時代。把孔子推到“神圣”的地位,是孔子生前做夢都沒想到的。孔子沒有完成的事,董仲舒完成了。怎么完成的?把政治、把生活、把儒家、把孔子賦予偉大的意義。意義是賦予的,所以故事就難免是虛構的。
《中國哲學簡史》第17章最后一節《社會進化的三個階段》中,馮友蘭先生說:“可是,即使如此,這個學說也仍然是荒誕的,因為孔子只活在《春秋》三世的后期,怎么可能做前期的事呢?”荒誕的學說不止此處,董仲舒要為當時的政治、社會新秩序提供理論根據,就要不斷虛構荒誕的故事。例如:“天人合一”。“三綱五常”。
“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立元神》)人何以成之?通過禮樂,就是文明和文化。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仁、義、禮、智、信”五常與五行相合。
董仲舒建立完整的一套理論學說,圍繞一個中心:“皇”受命于“天”,“民”受治于“皇”。對漢朝皇家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漢武帝愛死“董仲舒”了,盡管他沒有表白,但“獨尊儒術”從此開始了,奠定了漢朝幾百年的基業,也奠定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秩序。
天人合一,三綱五常,影響幾千年的倫理,其實只是錯覺,只是虛構。
人們因為有了虛構的故事,生活安定了,社會穩定了。也有的人因為對虛構不滿意,重新虛構,如“新道家”,就連“儒家”也產生了“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
尤瓦爾·赫拉利說:“所謂‘想象的現實’指的是某件事人人都相信,而且只要這項共同的信念仍然存在,力量就足以影響世界。”大家都相信了老董,世界就改變了。
老董還創造了考試制度,而且還主張以儒家經典作為考試的基礎。大家都相信了,今天還依然相信,唯有考試才能成就自己。要上大學嗎?考!要當老師嗎?考!要成為公務員嗎?考!我們賦予考試無上的意義,那也是錯覺。通過考試,只是拿到一塊敲門磚而已。如果沒有通過考試,說不定你拿到的是另一塊敲門磚。
也許,另一塊敲門磚又是另一場錯覺,開始另一場虛構。正如尤瓦爾·赫拉利“我們對生活所賦予的任何意義,其實都只是錯覺。”
虛構賦予了生活很多意義,虛構已成真實。如果真實的真實讓你痛苦,你又何必在錯覺中醒來呢?錯覺也許才是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