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聽了一個關于寫作的課程,前兩天加入了一個寫作群,都提到了娜塔莉·戈德堡的這本書《再活一次:用寫作來調心》,于是便拿起書讀了起來,書挺薄,200頁,每一章都很簡短的,大概兩頁紙,許多小故事來講述一個個點。
首先介紹一下這本書的背景,1986年,這本書出版之后就登上了熱銷榜,成為北美教授寫作及寫作治療的人必讀、必引述的經典,同時入選美國高中課本,可見這本書的影響之深。2016年出了紀念版,名字叫《寫出我心》。
不過我還是喜歡之前那個名字,書名很驚艷,有一段時間寫小說,發朋友圈的時候就提到說好像每天可以活兩遍一樣,一遍是現實,一遍是小說中的人生。調心這兩個字也讓人眼前一亮,感覺把寫作這件事突然描述地很有趣有藝術性了。
之前我在文章中談到過自己的寫作經歷,詳細可以看這篇文章嘻哈寫作課 | 聊聊寫作這件事,然而上一周下決心開始日更之后,每天定時寫一篇文章對我來說竟然變成了一件不那么愉快的事情,有時候想不出寫什么東西反而會覺得痛苦。
我小時候看書會看的忘了時間,靈感來的時候,拿起筆寫也會覺得很暢快,一下子一篇文章就完成了,然而不管有沒有靈感都要寫,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于是帶著好奇,我在書中探索了起來。
娜塔莉提到她的寫作方法不會把人變成大文豪,但是卻可以教人得到一種接觸探索自己世界的方法。一旦決定寫作,不管外境如何,都要找時間來寫,重要的是有沒有開始做。
文章一開篇就看到了一句讓我心動的話語,那句話似乎小時候看到過,還摘抄在我的本子上:相信你所愛的事物,堅持做下去,它便會帶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
如果你相信寫作是你所愛,那么就一直寫下去吧,不要懷疑自己寫的是不是很糟糕,不要想有多少人認同你這件事,只管去做就好了。
覺得苦惱和不知道從何處開始寫的時候,讀一小篇她的文章,就有了開始的動力和勇氣。
一、開始寫作
寫作像是一個歸零的過程,不管之前寫過多么優秀的文章,當再次創作一篇文章時,就覺得是從空白的紙上重新開始增添東西。
雖然現在電腦用得比較多,不過我還是習慣有了靈感,用筆寫下來,用筆寫感覺思維跟手是同步的,邊想邊寫就會不知不覺寫很多。
一直很喜歡逛文具店,看到喜歡的筆和本子就會立馬收納到自己袋中,平時出門也都有帶筆和紙的習慣,有時候如果時間緊湊,還可以用手機把想說的東西錄音下來,也是記錄思緒的一種方法。
之前彭小六分享印象筆記的用法,覺得也很不錯,看到覺得不錯的素材或者想法可以直接收錄,定時整理,當需要用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直接用了。
準備好東西之后就可以開始寫了,不停地寫不要回去看之前的內容,不要刪除,就算有錯誤也沒有關系,放松,不要過度思考,這像是一個進入某種狀態的游戲。
一直不停地向前向前,就像跑步一樣,什么也不管,只是那樣向前,給自己定下幾十分鐘的目標,堅持寫一段時間。
有時候坐下來不知道寫什么,那么在那之前就可以列一張寫作列表,把平時聽到的一句話,想到的一個小小的東西先記下來,然后就以那個東西開始。
在還沒有什么積累的時候,作者提供了一些寫作構想:
1、說說透窗而來的光線質感。
2、從“我記得”寫起,這三個字會讓人聯想到許多以前的事,如果寫完一件事,可以再以這三個字開始下一段。
3、選一樣感受強烈的東西,先寫熱愛,然后推翻寫痛恨,最后用中立的方式寫
……
作者給了十幾個寫作構想,看得我有點心癢癢,那些小細節讓人都想開始大展身手。
對付自己也可以用一些哄的小伎倆,比如說寫完就可以吃一樣特別喜歡的零食,可以玩會兒一直想玩的東西,可以看一集想追的劇什么的,這樣就能夠讓自己先去完成那件很重要的事情。
二、寫和改需要分開
有時候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開始寫了之后,不斷地回去看之前的東西,有時候也許還會修改,這樣做就會讓自己的思維斷了,在接下去寫就需要重新進入那個寫作的狀態,娜塔莉寫這本書只用了二三個月,幾乎是一氣呵成,之后也基本沒有進行什么修改,若是在寫作初期寫一些改一些的話,也許這個過程的時間會大大加長。
所以在寫完之前最好不要不停地回去看之前的東西,甚至開始修改,那樣會讓思緒不斷地被打斷,也就難以將文章繼續下去。
在現在信息如此嘈雜的情況下,其實還可以在寫東西的時候把社交軟件關了,以免被打擾。
三、傾聽內心的聲音
持之以恒的練習,才華便會有所增長。一旦學會信任內心的聲音,就可以充滿信心的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東西。
就算有些想法也許會很荒誕,比如說一個人吃下了一輛車,一個人變成了一只蟲子等等。
人們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總是會有說不完的話,那么記下那些自己迷戀的東西,把它們寫下來,有些人會推薦自己喜歡的書,有些人會推薦自己身邊好物,其實都是迷戀的東西。
留心自己身邊的原創細節,比如說咖啡館門口晃來晃去的蛋殼秋千,復古的桌布,高腳杯里顏色漸變的雞尾酒,我們生活過的地方,都藏著鮮活的細節。
四、再活一次
早上剛起床的時候或者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拿起筆記錄下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回顧那些歡笑和淚水,就仿佛再活了一次,看著雨滴是怎么在地上跳舞的,觀察餐館里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對話。
寫作的時候時而緊鎖眉頭時而歡快的舒一口氣,就像運動一樣身心投入。
寫自己感受到的東西,同時務必明確,這就要求我們在感受這個世界的時候盡力去記住一草一木的名字,比如說窗臺上的網紋草,上周去圖書館閨蜜指著地上的山麥冬跟我介紹,那些具體的名稱能夠將描述變的更具體清晰。
寫東西的時候也可以順便加一句話帶上周圍世界的景象,比如說我正在打字,背后的朋友正在背單詞,窗外夜色朦朧,路上的燈光星星點點。宇宙時刻與我們同行。
和好友相聚,談話的過程是寫作的練習場,試圖把故事說的引人入勝,引起別人的興趣,同時那些有趣的故事也都是很好的寫作題材,模仿名家并不可怕,因為寫作的過程就是與其他作家神交,寫作的時候應該心懷世界,把思緒打開。
作者同時提供了一個很有趣的體驗方法:在餐廳寫作,在家里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去做,而出門到餐廳,點了東西之后拿出本子,讓自己在舒適的環境下開始寫作,同時還能跟店家有些交情,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特點,同時還有不同的客人,會遇到許多不可預料的情況,那些也都是有趣的經歷。
就算是經常生活的城市,也會有許多從來沒有注意到的小地方,把自己當做觀光客,用好奇的眼光去打量這一切,記得以前看微信上一篇文章,作者就講到周末有空的時候回去當地的酒店住上一晚,像是旅客一樣感受這個城市和周圍的風景。
不管在哪里,其實都可以寫作,不管有沒有舒服的書桌,在巴士上火車上公交車上,走廊上臺階上圖書館里,吃著東西坐在地上。都可以寫作,當初去日本的時候,非常喜歡的一點就是所有公共交通上都非常安靜,因此我可以在公交車上寫東西,在火車上的小桌子上奮筆疾書,在路上的所有時間我都可以抽出來記錄所見所聞。
五、如何處理心中的情緒
每個人都有自己恐懼的東西,覺得茫然若失、無所適從,當面臨那些東西的時候,我們會感受到痛苦,從恐懼風暴中浮現的,將是非常真實的聲音。
有時候剛開始做一件事,我們會不斷地懷疑,懷疑自己究竟適不適合,然而懷疑是在是一種折磨,就像貓叔說的,不去做,然并卵。那些痛苦消極的懷疑,就丟到一邊吧。
把寫作當做朋友,當自己又煩又亂的時候,坐下來寫,這會讓整個人變得柔軟,再度拾回自我。
書中無數的小故事和真實案例讓我看得停不下來,覺得像是在讀一本微型小說,看著她俏皮的語言和歡快的個性,在不知不覺中我意識到這確實是個有趣的過程。
如果實在沒有東西寫,還可以寫食物呀,汪曾祺就寫過許多關于食物的文章,看得人口流水都要流下來,據說他做飯也很好吃,所以經常會有朋友去他那兒吃飯,當初的高郵咸鴨蛋還入選了我們的課本。
這是一本暢銷書,然而故事引人入勝,許多方法也值得試一試,給自己再活一次的機會,把寫作當做修行。
感謝你讀完了我的文章,如果覺得還不錯的話,請點贊喲,你的喜歡對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