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經悄然過了一周,日子匆忙到讓我連2017年都沒來得及好好的總結。回想過去的一年,似乎一切都很平淡,日子平淡到只有以書為伴,偶爾的與友小聚,參與到各種各樣線上和線下的分享課程,學習社群。日子雖然平淡,但卻看起來非常努力,這一年似乎也沒有什么成績,唯一的改變對于“學習”的認識有了一些變化。這是我對于學習的一點思考:
1、關于讀書:好書值得反復的讀和看,并提煉精華。
這一年里書成為我業余時間最重要的伙伴,我完整的讀了20本書,還有10多本只讀了一半的書。這看起來數量并不多,但是對于一個自開始工作后,每年完成的讀書量只有不到5本的人來說,已經增加了近4倍以上了。這些書給我很多啟發,也讓我感到心安,因為我又學到了新的知識或是有了新的見識,可很多書讀過就忘記了,很多精華甚至都沒來得及理解,于是我開始重新讀一些書,并總結提煉,開始了把書讀薄的過程。在12月份的最后三周里我重讀了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并提煉了其中的精華,有了更多的收獲。
2、找到一個好的社群,共同學習。
學習這事有時候是很枯燥的,當沒有形成習慣時,一群人互相鼓勵著走,明顯可以更容易。2017年我加入楠得有你讀書會,除了讀書會能有效幫篩選好書之外,參與分享,持續輸入和輸出,及榜樣的力量和社群里成員間互相鼓勵,都可以讓堅持這事變得有趣,并且容易形成習慣,能讀完20本書,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群里優秀的小伙伴激勵并且影響的結果。
3.重視輸出和應用
學習的目的最終是為了應用,為了解決問題,提高技能或者改善生活。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這個時代變化很快,我們常常會陷入焦慮之中,常常有書到用時方恨少之感,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2017年各種高質量的知識付費平臺興起,得到專欄,一塊聽聽,喜馬拉雅,十點課堂等等,都有非常好的課程。我也花費了很多錢訂閱各種課程。剛剛開始時我感覺自己學到了很多,可還是“知道了很多道理,卻仍然過不好生活”。一個重要原因是只是輸入,而沒有輸出,沒有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只能算是低水平的勤奮。
2017年就這樣淡淡的過去了,希望2018年做一個高效的學習者,告別低水平的勤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