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1月的最后一天
文中有提到在做完一件事情后進行自我反思的一套方法。
“一、 信息
在做這件事時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其中哪些信息是最關鍵的?
這些信息是從哪些渠道中得到的?哪些渠道被證明是很有價值的?
我可能遺漏了哪些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怎么得到?
二、 預期
在做事之前,是否對事情的過程和結果形成了正確的預期?
我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預期?是什么造成了預期和事實之間的偏差?
我的預期是否促成或者阻礙了事情的進程?今后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預期?
三、 結果
怎樣描述這件事的結果?怎樣評價這件事的結果?
在描述和評價這件事的結果時我用了哪些指標?這些指標是否需要改進?
結果需要哪些改進?如何改進?
四、 進度
事情的進度合適嗎,太快了還是太慢了?是什么因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 ?當進度出現問題時使用了哪些手段進行干預?效果如何?為什么效果理想或者不理想?
五、 工具
在完成這件事的過程中,我使用了哪些工具?
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哪些工具起到了阻礙作用?
如何改進現有的工具使其發揮更好的功效?
六、 情緒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的情緒狀態是什么樣的?是否出現過情緒失控的情況?是什么引發的?
我是否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在這期間使用了什么方法?是否需要改進?
七、 阻礙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哪些阻礙?其中最重大的阻礙是什么?
我是如何應對這些阻礙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這些阻礙中那些會長期存在?我需要通過什么持續的努力來減少這些阻礙?
八、 優勢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發揮了什么樣的優勢?是否有什么優勢還沒利用和發揮的?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的主要優勢有哪些?我的哪些知識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可以向做同類事情的其他人學習什么?他們有哪些優勢是我不具備的?
九、 缺憾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的缺憾有哪些?最大的遺憾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個遺憾?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暴露了哪些缺點?其中那些缺點是必須且迫切需要改正的?
關于這件事,別人對我有什么批評和評價?他們的批評有哪些可取之處?
十、 意義
這件事對我來說最大的意義是什么?對我的短期生活和長期生活分別有什么影響?
這件事對周圍人、對社會、對整個世界和地球的意義分別是什么?
我發現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