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樣的人算是思想家?
我們一般認為,思想家需要有原創思想。既然現代人普遍認為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那么他就應該有原創的思想。
2、“禮”不是孔子的原創
周公是孔子 頭號偶像,周公制禮,恢復周禮才是孔子畢生的追求。孔子傳授的基本上是周代廣義上的“禮”,孔子是王官之學最重要的傳承者,而不是原創性的思想家。
3、思想家在古代的地位并不高
在古時,思想家并沒有很高的地位,最多只能算“子”,他們的書也只能算“子書”,在“經史子集”的排序里沒有“經”地位高。《論語》、《孟子》是后來才從“子書”升格為“經”的。
4、此仁非彼仁,此愛非彼愛
“禮”的內核是“仁”,“仁者,愛人”,這里的“愛”不是博愛,而是“等差之愛”。親疏遠近、尊卑長幼,各安其位、井然有序。
周代是穩定的、小規模熟人社會,宗法封建的社會結構。解決糾紛,靠家族倫理,而非法律;治理社會,靠道德感化,就像漣漪,由近及遠、四面擴散,以至最遠,天下大治。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邏輯。這種穩定社會的維系,需要各種規范、儀式來確定,這就是“禮”。
5、孔子不是思想家,孟子才是
孔子的志向是復興周禮,他不是思想家,孟子才是傳播“仁”這一學說的思想家。
6、儒家尷尬處境的無奈選擇
“仁”之所以后來勝過了“禮”,是因為社會結構發生變化,周禮所賴以存在的封建宗法制度土壤不復存在。中央集權社會的現實,與封建宗法社會的理論嚴重不合拍,過于務實的“禮”只得屢屢變身,偏于務虛的“仁”漸漸大行其道。
——這個彩蛋不錯,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