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知乎上有一個提問:讓你感到最無奈的事是什么?有一個回答讓我記憶深刻,說的是“老朋友不懂你的新情況,新朋友不懂你的老脾氣”,聽上去滿滿的無力感。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朋友變得越來越少。
小時候,我們隨便一招呼就有一籮筐的朋友,長大后,尤其是脫下單調松垮的校服,每個人換上不同色彩的衣服,在岔路口揮手道別。
天真的以為我們仍會重聚于下個路口,卻發現,每個人走的路都通向未知的遠方。只不過,有些人會回頭沖你招手,有些人大步向前,只留下模糊不清的背影。
都說與誰結為朋友是靠緣分,上天注定的,那么如何使這份緣分變得長久就要靠自己了。以下是自己的一點心得,希望能讓重視友誼的你我有些收獲。(本文所說的朋友均為好朋友)
1.不要讓老朋友不懂你的新情況
有人說,朋友就是無論多久不聯系,都不會感到疏遠的人。
我不贊同,朋友之間本來就是相互掛念的,朋友不同于陌生人,彼此之間是有感情基礎的,會自然而然的想知道你過得好不好。雖不至于天天聯絡,但也會不定期“騷擾”。
初中的時候,我有兩個玩得很好的朋友,我們三個每天形影不離,一起上下學,一起吃飯,手拉手去廁所,聊別人的八卦,談自己的小秘密,好到任何人都插不進來。
畢業之后,我們各自上了不同的高中,考入了不同的大學。我與她們仍時常聯系,但她們兩個不同的回應也使我們的關系發生了變化。
其中一個朋友會主動聯系我,也會相約一起去看電影,或者去書店淘一本好書,所以我們直到現在仍然很親近,就像初中時那樣要好。
另一個朋友卻讓我感到越來越疏遠,聊天時候像是相親式的“查戶口”,我問她答,有時候發出去的消息一天都得不到回復,約出來玩的次數也很少,大多是以她懶得動為終,最后慢慢淡出我的生活。后來與一直聯系的朋友談起她的時候,她與我的感受相同。
不知道你們曾經有沒有這樣的朋友,說不清是哪兒變了,總之最后是淡了。
所謂的老朋友不懂你的新情況,就是相互的聯系太少了,又或許是,曾經的相互掛念變成了單相思。
2.朋友之間要相互尊重,包容與支持
朋友之間的相互尊重非常重要,你們可以互損互罵,互相揭老底兒,但千萬不要不屑于對方的理想,鄙視對方的愛豆,質疑對方的愛好。
之前聽我一個表妹說,她的好朋友居然理直氣壯的打賭她一定考不上一本,并以一頓海底撈作為賭注,氣的我表妹半個學期沒理她。
還有就是總是在朋友面前詆毀對方愛豆的人。你可以不喜歡,但千萬不要評論。因為大多數人的愛豆對自己都是有特殊意義的。
比如,我一個朋友特別崇拜Michael Jackson,并從他的身上學會了寬恕、熱愛和一絲不茍;有個同學喜歡傅園慧,傅園慧的真實不做作讓她重新審視自己,活出自我;還有人因為朗朗,明白了天才也需要魔鬼的訓練。
愛豆就像是我們人生的榜樣,能帶給我們很多力量。倘若別人詆毀你的愛豆,就像是在否定你的信仰,何況還是最親的朋友。所以學會包容,學會尊重。
除了相互尊重,我們還應該學會理解朋友,支持朋友的夢想。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故事:一個男生讀初中時認識了幾個哥們兒,平常一起抽煙喝酒打架逃課。后來這個男生家里出了一些事,他就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闖出個名堂來,學習也越來越好,但仍然和這些哥們兒玩在一起。
初三剛開學的一個晚上,他的哥們兒決定逃掉晚自習,回宿舍打牌,他也要去,結果被攔下了,他的哥們兒鄭重其事的對他說,你是唯一能考上高中的人,別忘了你的理想,以后我們不帶你玩了。
最后他考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學,他的哥們兒也分散在各地,但直到現在,他們仍然是最鐵的朋友。
朋友就是那個無條件支持你的夢想,哪怕不能在身邊陪著你,卻始終相信你會成功的人。
3.朋友,需要真心與珍惜
真心換真心。愛情也好,友情也罷,唯有彼此真心相待,才能走的長久。
有多少人,打著利益的名號去結交朋友。活躍于各種社團,職場中的各種攀附,擠進高層圈子。也許,這些會對你有所幫助,但也只是暫時的。日久見人心,虛情假意永遠代替不了真心,最終不是你欺騙了別人,而是被所有人遺忘。
前幾天,一個大學校友在朋友圈發了幾張照片,并附言:好傷心,竟然莫名其妙被刪了好友。
照片中的頭像有幾個是他參加學校社團認識的,有一個還是某社團社長,其余的也都是社團的中心人物。我跟這個校友曾經參加過同一個社團,他可以說是社團里的積極分子,積極發言、參加活動、加所有人的微信,沉浸其中忙的不亦樂乎。
我就是在那時被他加了微信,最開始聊過幾句,問我哪個專業哪個班的,畢業后的打算,甚至問到父母是做什么的。
我對他的異常熱情感到不知所措,但出于禮貌還是回復了。后來他經常尋求我的“幫助”,向我要一些英語復習資料,問我身邊有沒有在醫院工作的人,可以不用掛號直接給他親戚看病,甚至讓我介紹室友給他認識。這樣一味的索取就連朋友間都會厭煩,更何況我跟他一點都不熟,后來我再也沒有回復過。
看了他的這條朋友圈,不知多少人都被他當作過獲取利益的工具,他還認為理所當然,感嘆自己被“莫名其妙”的刪了。這樣懷有動機去交朋友,總有一天會失去所有。
除了真心,我們還要學會珍惜。珍惜那些志趣相投的朋友,互相幫助的朋友,以及,漸漸在走遠的朋友。
當我們逃離校園,沖向外面多彩的世界,所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都會使我們與朋友產生差距。世界觀價值觀變得不一樣,身份地位也不再相同,所以朋友之間也會不可避免的漸行漸遠。
那個曾經說好與你一起游遍世界的朋友早已結了婚,孩子已經會打醬油;那個曾經勸你音樂路不好走的朋友,聽說已經成為了樂隊的主唱;那個曾經在你被人欺負時挺身而出的朋友,如今已記不清你的名字;那個曾經說好要你當伴娘的朋友,結婚時卻忘了通知你…
可是,那又怎樣?他們陪伴你走過的青春如此珍貴,真真切切的重映在眼前,沒有草率敷衍,也沒有虛情假意。
就算如今已有了各自的生活,不再聯絡,但我們仍會記住這些真實的情感,日后想起的時候,微微一愣,嘴角已不自覺的上揚。
交朋友靠緣分,維系朋友間的關系靠惜緣。懂得珍惜,才能不愧此緣。
就像大冰在《阿彌陀佛么么噠》中說到的:“緣深緣淺天注定,但若不惜緣,如何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