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20年前買了本阿西莫夫科幻小說集,認識了阿西莫夫,當時并沒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僅記得里面的一個長篇叫《天上的小石子》,情節幾乎忘光了。昨天一口氣讀完了阿西莫夫銀河帝國系列的最后一篇《蒼穹一粟》,再次感受到不光要作者寫的好,翻譯的質量也至關重要,一個書名就可以看出明顯的差距。
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有個特點,就是基本每個故事都有一個巨大的懸念,通過前期細致的描寫,一步步的累積,到故事的最后再一口氣揭曉。以前總覺得讀這樣的書很爽也很不爽,爽的是懸念一口氣揭曉,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不爽的是前期鋪墊過長,會讓人覺得沒什么意思。但這次讀了十來本銀河帝國系列下來,卻有了些不一樣的感受,阿西莫夫通過細致的描寫,勾畫了一個奇妙的未來世界。懸念對一個故事固然重要,能做到的作家卻不少,但細致的描寫一個并不存在的世界,這種能力卻不多見。
銀河帝國系列一共十五本書,每本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隨便挑一本出來看都不會對理解故事有什么影響。但十五本之間也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其中的基地系列尤為明顯,基地系列分前傳、正傳和后傳,心理史學作為明線貫穿始終,機器人則作為暗線和機器人系列緊密聯系。最讓我佩服的是基地系列的故事并不是一氣呵成的,最先寫的正傳,然后隔了幾年寫的后傳,最后隔了三十余年寫的前傳,看下來毫不突兀,沒有任何狗尾續貂的感覺,反而越寫越好。阿西莫夫自己也表示,如果有時間,在其中再插幾本,在后面再續寫N本都沒什么問題……
既然已細節和懸念為主,我就不寫故事梗概了,寫一寫我自己的推薦閱讀順序。我并不推薦完全按時間順序閱讀,因為帝國系列和基地系列、機器人系列的聯系并沒有那么緊密,故事也相對沒有那么好看,可以放在最后或者不看。所以我推薦的順序是:
一、機器人系列
我,機器人( I, Robot)
鋼穴( The Caves of Steel)
裸陽( The Naked Sun)
曙光中的機器人( The Robots of Dawn)
機器人與帝國( Robots and Empire)
二、基地系列:
基地前奏( Prelude to Foundation)
邁向基地( Forward the Foundation)
基地( Foundation)
基地與帝國( Foundation and Empire)
第二基地( Second Foundation)
基地邊緣( Foundation' s Edge)
基地與地球( Foundation and Earth)
三、帝國系列
繁星若塵( The Stars, Like Dust)
星空暗流( The Currents of Space)
蒼穹一粟( Pebble in the 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