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
馬全軍
20%《中年的意義》
中年人最大的優勢是:正處在人腦認知能力的黃金期。人類認知能力的發展,就像一個小山丘,20歲開始上升,40歲左右達到頂峰,直到老年才開始下滑。所以中年人的認知能力確實強于年輕人。
中年人的反應速度,確實比不上年輕人,但認知能力不只反應速度這一個維度。大腦的前額葉皮層負責人的語言、推理和計劃能力,研究發現,相比年輕人,中年人大腦的前額葉皮層活動更頻繁,這也是中年人更適合做團隊領導的原因之一。
中年人謹慎穩重,更能規避風險。年輕人普遍更喜歡冒險,期望放手一搏能帶來好運。而中年人的經驗和認知水平讓他們更加冷靜,不需要冒然犯險,而是憑自身的能力做出精準的判斷,為自己和團隊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風險。
中年人有極強的自我控制力和心理調適能力。研究發現,心理疾病的發病率在中年時期會有明顯下降。也就是說,面對負面情緒,中年人比年輕人能更好地調整,避免惡化成心理疾病。可以說,中年是個人心理發展的巔峰時期。
中年人是一個成熟社會最堅實的力量。以美國為例,大部分的美國中年人水平都非常高,不僅能接受新事物,而且本身就是新事物的創造者。而且美國中年人才是科學研究和各大公司技術研發的主力,可以說,美國是一個由中年人運行的社會。
21%《沉默的大多數》 有趣的作者對人生最深刻的剖析
1、我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經歷,傍晚你坐在屋檐下,看著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涼,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剝奪了。當時我是個年輕人,但我害怕這樣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來,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2、在一個喧囂的話語圈下面,始終有一個沉默的大多數。既然精神原子彈在一顆又一顆地炸著,哪里有我們說話的份?但我輩現在開始說話,以前說過的一切和我們都無關系——總而言之,是個一刀兩斷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國要有自由派,就從我輩開始。
3、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為此也要去論是非,否則道理不給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讓你遇到。我開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到什么,但我總得申明我的態度,所以就有了這本書——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數。
4、是我要做不是我必須做——這是一種本質的區別。我個人認為,做愛做的事才是“有”,做自己也不知為什么要做的事則是“無”。反思自己:我 ‘有’多少呢?
22%《狗的家世》 康拉德 洛倫茨
養狗,是交一個忠誠的朋友,更是在建立一段親密關系。
挑選狗時,不要過于迷戀純種狗。很多人認為純種狗長得更可愛,但實際上,純種狗為了保持外觀特征,繁育時會以犧牲狗的健康、智商各方面為代價,導致它們比混血狗患遺傳病的機率更高,平均智商也略低。所以,在挑選狗時,你不妨也考慮一下外貌上沒那么突出的混血狗。
不同血統的狗,看待主人的方式不一樣。狗的血統主要來自灰狼和豺,豺血統較多的狗種,如小鹿犬、吉娃娃、泰迪等,對人非常依賴,但因為它們見人就喜歡往前湊,很容易走丟。而狼血統較多的狗種,如阿拉斯加,對主人更像是對種群首領,雖然不會完全服從,但對主人明顯要比對別人要親近。
不同品種的狗,性格差異很大,你可以根據需求來選。如果你想要一只溫柔的狗依賴自己,那么個性獨立自我的松獅犬就不太適合你,不如選愛爾蘭賽特犬,或者類似的長毛、長耳的溫和品種。如果你想要一只活潑熱鬧的狗,那么小獵犬就不錯。如果你喜歡野性一點的狗,拳師狗和萬能梗犬會是你不錯的選擇。
在選狗時很多人有一個誤區,就是喜歡挑主動和人親昵的小狗。但其實不推薦你這么做,因為初次見面態度就很親昵的狗,往往天生非常親近人,對陌生人也會來者不拒,長大有走丟的風險。
很多人會擔心,如果家中有孩子是否可以養狗。從健康角度說,如果孩子對狗不過敏,狗又打了疫苗,就不用擔心。狗也能夠感知孩子對主人的重要性,不會故意傷害孩子。而且,和狗相處,孩子也能有更多戶外活動的機會,能學會理解自然、尊重動物。
幼犬斷奶后,建議采用少食多餐的喂食方式。你可以使用羊奶粉沖泡開,將幼犬糧泡軟后喂食。要注意不要給小狗喂食人類的食物,尤其是巧克力、洋蔥、葡萄等對狗有害的食物。
狗與主人建立親密關系的關鍵期是出生后約5個月。這時是狗的情感可塑期,會開始“認主”。這個階段你該怎么做呢?核心就是“多陪伴”,讓它感知到你的重要。你可以在喂食時,有意識離狗遠一些,呼喚它的名字讓它與你互動。你還可以帶它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這自然會加深你們的聯系,但要一直陪在它身邊。
開始訓練狗的關鍵期是出生的前6個月。這時狗的接受能力很強,非常適合訓練大小便、坐下起立等動作。一開始每次的訓練時間可以控制在5分鐘,以免狗產生“厭學情緒”。等它習慣訓練強度后,可以把時間增加到每次15分鐘左右。
訓練狗時,建議使用“預防性懲罰”。你肯定聽說過這種經歷,下班回家發現狗把家中沙發咬壞了,痛罵狗一頓,但狗依然屢教不改。這其實是因為狗的理解力有限,很難把當下的懲罰和幾小時前咬沙發聯系起來。所以,在狗準備或正在犯錯時懲罰才是有效的,及時打斷并說“不”,讓它理解“咬沙發就會被罰”。如果你錯過了狗犯錯的時候,那么可以帶狗回到“犯錯現場”,指著沙發懲罰它,讓它明白懲罰的原因。
在養狗前還要問問自己:有沒有做好照顧它一輩子的準備?有的人養狗是圖一時好玩,并沒有做好應對各種問題的準備。狗的壽命有十幾年之長,一旦下定決心養,就代表著你得承擔起這份責任,要陪它走完生命之旅,不要隨意遺棄。
23%《學會提問》
1、弱勢批判性思維的目的就是抵制和駁倒與你意見不同的觀點和論述
所以:當有人急于和你分享他的觀點,好像這是確鑿無疑的結論,而一旦他被問有哪些理由時就變得一臉茫然或惱羞成怒,那很有可能也是弱勢批判性思維惹的禍。
2、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將批判性思維應用到所有的觀點中,包括我們自己的觀點。通過強迫自己批判自己已有的信念,我們就能夠避免自我欺騙和對別人的盲從。當然他并不要求我們放棄自己已有的信念,他反而可能為強化這種觀念提供基礎。
3、批判性思維包括:提出一系列相關的批判性問題的意識,在適當的時機提出并回答問題的能力和意愿。
4、弱批判性思維與強批判性思維:弱批判性思維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觀點,而強批判性思維把是運用相同的技能來評估所有的觀點和信念,特別是我們自己的觀點和信念。
5、兩種思維方式
海綿式思維:強調單純的知識獲取結果;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找出作者的觀點并充分加以理解。他記住作者說理論證的全部過程,但不對其做任何評價。
淘金式思維:重視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與知識展開積極互動。它要求讀者問自己一系列既定的問題,旨在找出最佳判斷或最合理的看法。
24%《流浪地球》
原著好短,而且和電影差別還是挺大,故事基本不一樣,大主題英雄主義沒了,全文都會感覺冷若冰霜。原著全程充斥著悲憫的求生欲,價值觀和當前主流價值觀不符。感覺電影只是摘了其中一段然后潤色出的劇情,但是從情感上來說卻更加討喜。
裴尤麗
晴空
23/100《騰訊方法》——潘東燕、王曉明
24/100《跨界》-騰訊科技頻道
侯孟婷
24/100《親密關系》
1.照著書上的小練習,寫了老公的優點和缺點,沒錯,優點確實大于缺點,而我們只在意缺點。
2.親密關系的四個階段是絢麗、幻滅、內省和啟示,很多人沒有撐過幻滅到內省的過渡,就終止了這段關系,而新的關系可能還是要經歷這四個階段。
3.眼中的世界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憤怒地吵架有兩個原因,一是掩蓋舊傷,二是讓對方有負疚感。如果愿意百分百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愿意面對痛苦,就不會有“權力的斗爭”。
4.孩子時期的兩大需求:歸屬感和確認自己重要性。這種信念的構建來自于原生家庭的親密關系,也會將沒有達成的需求放在新結合的親密關系中。而痛苦也往往來源于這兩種舊傷。要求對方,不滿意對方,憤怒地表達自己的正確,大多都是因為沒有從對方那里獲得“自己很重要”的證明或反饋。
劉旻晟
珠珠
打卡22/100《時間看得見》(王瀟/工具/推薦星級)
子盛
25/100《氣場,改變命運的神秘力量》
排雷卡。一本書名大于內容的書,事例多,贅余多,見解少,精華少,內部結構較亂。同系列的書還有三本,形式內容基本一樣。不推薦閱讀。
阿桑
阿桑50本之11《打開餐巾紙》
本書內容與我剛看到這書名時大不相同,因為原本我以為這是與餐食、擺盤等內容有關的,未想到是一本關于溝通、記憶等方面內容的書。書中開頭的例子舉得好,讓我很快進入并讀了下去。不過這本書是一本工具書,即教人如何通過畫圖的方式來進行視覺化思考,并通過4天的學習層層遞進,從看到觀察到想象最后到展示,層層遞進,有理有據,然而我跟到最后發現我看書的時候能跟著畫出來,自己動手的時候卻又弱了。不過不管怎樣,畫畫能夠較為形象和快速地記住一些事情,確實如此,某些方面也跟近年來流行的思維導圖殊途同歸了吧。
阿桑50本之12《塵埃落定》
小時候曾經看過幾眼這本書改編的電視劇,劇情記不太深刻了,但對其中的傻子記憶猶新,傻帥傻帥的。本月較忙,偷懶,找來這本小說,看一看。小說以傻子的第一人稱視角來寫,筆觸間有種說不清的味道。傻子總是超然物外,有些時候像是開了上帝視角。在他的指引下,我們看到了土司一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滄桑變化。書中對于情愛、對于宗教人物的描寫都非常有趣,非常寫實,這兩件往往給人以神秘感的事物被描述得真實得可怕。然而,一切到最后,都會塵歸塵土歸土,塵埃落定。是無力還是宿命?不得而知。
阿桑50本之13《漫長的告別》
這本書的作者美國作家錢德勒是村上春樹所極為推崇的。雖然我并不能被形容為喜歡村上,但剛好家里有這本書,就拿來看看吧。不想就像上了賊船,一本小說硬是讓我讀了半個世紀那么久,什么鬼。雖然我英文不好,但我拿到的版本翻譯得很奇怪,再加上長串長串的外國人名,讓我記起來有種非常無力的感覺,前后加起來看了10幾回我才把這本書看完,真是后悔選擇了這樣一本書,可能它更適合作為文學作品而非推理小說看吧,因為在推理完成之后還有很長一段。整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道別等于死去一點點,除此以外,個人認為乏善可陳,不推薦。
阿桑50本之14《明鑒未遠,覆車如昨》。這本書是一本行內警示教育讀本,初讀時覺得平平淡淡沒有亮點。然而在行內積累了多年工作經驗以后,卻發現編者的良苦用心和深入淺出。可以說,這本書把行內幾乎所有的禁止行為以及違規行為處理辦法都找到相關的案例來支撐,恰逢最近要參加一個頗正式合規文化座談會,所以又把它拿出來讀一讀,將全書176個典型案例拿出來分分類,學習學習,引以為鑒;并把其中一些身邊就由類似案例發生的進行替換,以便對周圍的青年員工同事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
蘇晨
25/100 《簡單的邏輯學》作者:麥克倫尼
邏輯學作為一個整體,是個寬廣、深奧、精彩紛呈的領域。這本書沒有刻板的理論教條,是向初次接觸邏輯學的人介紹邏輯學的基本原理,里面的核心的基本原理跟上學的時候學的論證,三段論,全稱命題,否定命題等很像,當時學習只是為了論證數學公式以及定義。其實那就是基本的邏輯學,但缺乏的是把這個論證能力過度到生活中。
這本書就是一個生活版的邏輯學指南。它期待造就實踐者,而不是理論家。
26/100 《自信思考》泉忠司
全書是有7個法則來組成,幫助我們如何建立自信思考。
“你的自信是不需要任何根據”這是作者的第一個法則。
第2 ,學會運用理解
第3,確定真正的目標,
第4,掌握分析技能
第5,擬定有效策略
第6,有行動才有結果
第7,愿景會激勵你自我實現
書中說道,成功的必要元素中,80%都屬于精神層面。在你的心中,有無限的可能被壓抑著。自信思考,就是破除壓抑這些可能的所有障礙的利刃。并不是你的未來是美好的,而是此刻,這份美好就已經發生在你的身上。
侯孟婷
25/100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最近看完《親密關系》,又看了這本《遇見》,前者是道,后者是術。《親密關系》中雖然主要在講述婚姻中夫妻之間的親密關系,但分析的原理卻是來自小孩子時期的兩大需求: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遇見》里的具體指導做法,可以說就是從這兩點需求的滿足上來展開的。
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個例子:
1.“兒子不喜歡我邊看電影邊熨衣服。我可以多任務處理,但孩子覺得自己沒那么重要,不值得我放下手頭的活兒去全身心陪伴。”
不禁反思自己總是干自己的事兒,對兒子的問題和激動的反饋,嗯啊的應付,是不是也在潛意識里給兒子一種他不重要的印象。
2.“女兒覺得媽媽連續去麥當勞買快餐給家人吃,沒有營養,媽媽不愛我們了,這樣下去全家都會死掉……”這是孩子的邏輯,尊重她的邏輯。
3.給幼兒的指令要簡單清楚。這樣做不可以!比問他,你覺得這樣做合適嗎?要好很多。
4.“真正的鼓勵不是一種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一種展露在外的修養,只有那些對孩子保持足夠的敏感和愛的人才能擁有。”
丹丹
25/100《好奇心》
西云
25/100《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1、整理是節日工作,不必每日進行。
整理分為兩種,即“日常的整理”和“節日的整理”。如果能一次性的完成“節日的整理”,那么只要通過“日常的整理”使使用過的物品放回原處就行了。這樣就能毫不費力地繼續保持整理后的狀態,抓住了關鍵就能迎刃而解。所以,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整理方法,每個人都能夢想成真。
2、別把自己不要的物品送給家人。
有時候自己所做的事情表面上似乎充滿善意,但實際上只不過是把自己丟棄的物品的罪惡感硬塞給他人而已。所以即使對方沒有口出怨言,但一定懷著難以釋懷的心情接受贈予。所以把物品贈予他人時,一定要有對方不想接受尼多余物品的思想準備。
3、如何分辨“真正想要的東西”?
一般而言,對有心動感的物品判斷速度會很快,拿著物品的手指很柔軟,看著物品的眼睛會閃閃發光。如果,拿著沒有心動感的物品,雙手會瞬間停止動作,還會漫不經心地把物品扔到“留存處”。當物品接受了主人,充滿愛意的目光和細心的呵護后,就會渾身充滿力量,不斷地顯露出生動可愛的光澤。主人,愛惜的物品,真的會熠熠閃光,就能明白哪件衣服真的引起過主人的心動感,這些引起心動的真實感受存在于主人和物品的體內,是無法遮蔽的。
打卡26/100《職場禮儀:國際商務禮儀》